日本37万平方公里,年产661万吨大米,黑龙江面积47万,年产多少

小仔浏览厅 2024-09-04 18:14:07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道出了粮食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然而,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却频频敲响警钟。就在我们的邻居日本,一场罕见的大米荒上演,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日本的大米库存究竟有多匮乏?黑龙江,这个与日本面积相似的中国产粮大省,今年又收获了多少粮食?这场粮食安全战役,让我们一起探寻真相!

——【·日本大米品质·】——»

“越光”,一个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代表着日本大米的最高品质,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越光”这个名字,其实源于中国。

三千年前,水稻从中国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人对这种来自“越”地的作物,以及它煮熟后晶莹剔透的光泽赞叹不已,便将这种优质大米命名为“越光米”。

几千年过去了,“越光”早已超越了一种食物,它承载着日本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甚至成为了一种信仰。

在日本,对于“越光”的评判,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

每年,一个名为“日本谷物检验协会”的组织,都会对全国130多种大米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级,从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判,最终评选出“特A级”大米。

“特A级”,代表着日本大米的巅峰品质,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产自新潟县鱼沼市的“鱼沼越光”。

自1989年以来,“鱼沼越光”每年都毫无悬念地被评为“特A级”,其口感和品质之高,可见一斑。

对于日本人来说,“越光”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碗米饭,更是一种情感寄托。

——【·产量下降·】——»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越光”神话背后,却隐藏着日本水稻产业不可忽视的现实困境。

自上世纪60年代末达到1400万吨的峰值后,日本水稻的总产量就一路走低,到2023年,已经跌破700万吨大关。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水稻产量的持续下降?答案或许并不复杂,但解决起来却困难重重。

首先,日本水稻种植面积的萎缩是导致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日本社会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农业人口不断流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继承祖辈的稻田,而是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曾经充满生机的稻田,如今却面临着无人耕种的尴尬局面。

其次,农业劳动力短缺也成为制约日本水稻产业发展的瓶颈。

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使得日本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高龄农民无力承担繁重的农活,而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导致日本农业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

此外,日本水稻的价格波动也成为困扰农民和消费者的难题。

——【·“米荒”·】——»

日本的“米荒”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超市货架空了,米价坐地起价,甚至还搞起了限购。

表面上看,是日本国内大米减产,进口需求量一下子上去了。但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全球粮食供应本来就绷得紧紧的。那些掌控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资本巨鳄,才是幕后黑手,他们操纵着粮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更别提,大部分粮食都被各国自己消化了,国际市场上能流通的,少得可怜。

日本自己呢?说白了,就是手里没粮,心里发慌。他们高度依赖粮食进口,自己的生产能力弱爆了。再加上耕地越来越少,粮食生产更是雪上加霜。

2008年的国际粮食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当时,西方资本想利用粮食危机把锅甩给发展中国家,他们在中国粮食市场疯狂扫货、囤积,还四处散布消息,把粮价炒上了天。

他们的套路就是:先把粮食库存耗尽,再抬高农业生产成本,最后恶意炒作粮价。

中国可不是吃素的。我们有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还有中储粮坐镇,跟那些炒家硬刚到底。

中储粮一边抛售储备粮,一边稳住市场,最终以1亿吨的储备粮和粮价暴跌,给了国际炒家当头一棒。

日本的“米荒”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黑龙江水稻·】——»

黑龙江,位于中国最东北,天寒地冻,一年只有一熟。但就是这么个地方,成了中国的粮仓,全国最多的粮食都从这儿产出。

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老天爷赏饭吃。

这话不假,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全国第一,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肥沃的黑土,种啥啥长得好。

黑龙江的耕地面积有47.3万平方公里,比排第二的河南多了3600多万亩。

这黑土地可是个宝,全世界只有四块,东北平原就占了一块,其中黑龙江的黑土最多,质量还好,捏把土都能冒油花,说是插根筷子都能发芽也不夸张。

这么好的地,种出来的粮食自然也差不了。

2019年,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占了全国的九分之一,外调量更是占了三分之一,全国人民吃的米饭,每九碗就有一碗是来自黑龙江。

不过,你别以为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就是靠天吃饭,人家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而且现在还走在了前头,尤其是水稻种植。

以前,黑龙江种水稻,有一半的种子都得从日本进口,毕竟日本的农业科技在那摆着。

但是,黑龙江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憋着一股劲,要搞出自己的水稻品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粳系列水稻横空出世,不仅产量高,品质还好,一亩地能产800多公斤,比日本的种子还高。

现在,黑龙江的大米产量已经连续14年全国第一了,2023年更是达到了2440万吨,这可是实打实的成绩。

当然,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可不止是靠换种子,机械化、数字化那也是一把好手。

日本的农业机械化虽然起步早,但他们地块小,只能用小型机械,效率不高。

而黑龙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插秧、收割都不在话下,效率那叫一个高。

更厉害的是,黑龙江现在还搞起了5G数字化管理。过去农民种地,全凭经验,靠天吃饭。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5G,农民坐在家里就能通过手机查看田里的情况,土地肥沃程度、水肥需求,一目了然。科技的力量,让种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总结·】——»

黑龙江的农业发展之路,说到底就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成功案例。

从依赖进口种子到培育自主品种,从机械化到数字化,黑龙江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可以预见,未来黑龙江的农业将会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拥抱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来源:

光明网——粮食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什么是黑龙江?

中国农耕网——数字化“种”进黑土地 端牢饭碗的底气更足

上观新闻——日本闹“米荒”,米价创20年新高!海外游客大米需求量同比暴增,米店要求寿司店老板提价

和讯网——2003年日本水稻称霸东北!国产龙粳31发力,黑龙江已难见日本种子

日本的大米,缩水的钱包!2024-08-27 07:10·财经早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3 阅读:2583
评论列表
  • 2024-09-05 22:03

    60一80年代的大米特别好吃,现在的大米我就不懂了

    他爸爸 回复:
    那个时候吃上大米就算幸福了,还会嫌不好吃[呲牙笑],那时候的猪肉更好吃吧
  • 2024-09-06 17:53

    1吨粮食大概可供50个人吃一年,1亿吨?全世界粮食(饲料除外)市场总容量不知多大?

  • 2024-09-05 08:25

    东北的大粮仓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工资却是很底的!

  • 2024-09-06 06:55

    日本闹粮荒,饿死几个人了?如果放在我国,会发生什么事

  • 2024-09-06 15:15

    逼逼半天也没说黑龙江产多少啊

  • 2024-09-06 10:48

    还吹日本呢?连米都供应不上了好吧

  • 2024-09-05 01:07

    又是一伪专家!回学校再读二十年书,田间实践三十年后,就明白了!

  • 2024-09-07 00:27

    科枝是第一生产力曰本一斤米15元中国米价格能达到人家的一半那都是农民的幸是

  • 2024-09-05 08:41

    用福岛核电站水绝对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