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冲击新能源第一城,富士康“抢跑”?

建花朵 2024-08-02 09:46:38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老乡,别走!”

2015年7月,郭台铭亲自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动作:

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兴建10至12座工厂,并创造至少100万个就业机会。

国内一片哗然,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富士康会逐渐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随着东南亚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和战略位置开始吸引全球制造企业,澳新银行经济学家认为,未来10-15年,东南亚国家将夺走中国的“世界工厂”称号。

时至今日,尽管富士康发生“转移”,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依旧没有改变。

富士康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还出现了“加码”信号。

“新”富士康

2024年7月,河南和富士康传出一个大消息:

富士康宣布在郑州重金砸下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

将郑州作为新事业总部所在地,明显与之前的“外迁”姿态有别,富士康再次“加码”中国大陆,也因此,备受关注。

2023年2月至4月,富士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短短60多天三访河南,他发出承诺:

要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当年4月,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富士康立下目标:将持续深耕河南,加快实施“3+3”转型发展战略,将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打造成为富士康全球创新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标杆。

据了解,富士康“3+3”转型发展战略,将聚焦“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世代移动通信”三项新技术领域。

富士康向“新”前行,将代表未来的新兴产业“重心”放在了河南郑州,在当前形势下,这种消息也的确吸引眼球:

“富士康竟然又回来了!”

要知道,郭台铭曾在2019年公然表示:“中国大陆离不开我,我建厂是给大陆赏饭吃。”

从数据上看,好像确实如郭台铭所说。

仅“十三五”时期,郑州富士康就累计带动了200多家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港区,完成投资3000亿元。

自2010年入驻郑州建厂以来,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郑州市的80%。

同时,累计培养熟练产业工人350余万人,有效促进了劳动力大省河南的就业,让河南人避免了跋涉千里外出谋生。

而随着富士康逐渐向印度、越南“转移”,河南外贸数据明显“变化”。

2023年,河南出口手机数量5761万台,同比下降14.5%。今年上半年,河南出口手机数量1395.1万台,继续同比下降47.4%。

据郑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3253.2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出口2008.3亿元,同比下降19.1%。

今年一季度,安徽还曾以外贸总值1891亿元,增速8.6%,越过河南外贸总值(1588.3亿元),将河南“中部外贸第一大省头衔”给抢走了。

如今,富士康再次“加码”对河南的投资,省长王凯也留下“耐人寻味”的一句:

希望富士康坚定投资河南信心。

精心呵护

很难有人像河南一样,对待富士康。

2010年5月21日凌晨,一名年仅21岁的男性员工一跃而下身亡,这是2010年以来富士康第十个坠楼的员工。

富士康接连发生多起“跳楼”事件,一时间全国哗然。

彼时,富士康的重心还在深圳等沿海地区,受舆论风波影响,作为苹果手机最大的代工厂,苹果CEO库克迅速赶赴富士康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结论:

工人离家太远,所以情绪很压抑。

言下之意,深圳富士康得搬迁了,需要把工厂搬到离工人家更近的地方。

6月8日集团股东大会上,郭台铭明确了向重庆、河南、江苏、山西等地转移部分事业群的庞大计划。

各地听闻,争先恐后与郭台铭会面,郭台铭家挤满了各省市负责人,但仍然难以轻松见上一面。

河南,只是众多竞争选手中的一位,但它却是“最有诚意”的一位,且在后来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那一年,苹果手机大卖,富士康产能急需提升,郭台铭对着全国喊话:谁能在20天内找到10万平的厂房,就优先考虑谁。

结果河南郑州率先抢跑。

为了给富士康准备厂房,郑州在16天里24小时连轴转,干完了32天的活,这个过程被称为“郑州速度”。

时任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高度评价:

“我第一次来是去年6月,这里还是枣园和沙地。现在已建成了13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河南的速度、河南的效率令人惊叹,河南人,No.1!”

河南上下还大开“绿灯”,在一些企业注册审批之类的环节上,以最高效率完成。海关备案一般要两到三天,在多方协调下,郑州只需几小时。

郑州甚至还在土地供应、保障、税收、用工服务等各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利益让步”。

不仅提供了15亿美元的建厂补贴,更给出了“前5年免税、后5年减半”的税收优惠。

土地方面,同时给出了10平方公里的超大地盘。如此大力度的项目供地,甚至激起了反对声音:

“谨防富士康挤压郑州耕地,河南作为粮食大省,耕地问题不容轻视。”

可以说,招引富士康,河南顶着巨大的“压力”。这番诚意也真切打动了郭台铭,并投桃报李。

2010年8月上旬,富士康郑州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之后,河南郑州成为了富士康重要的战略布局地。巅峰时,每两部苹果手机,就有一部由河南制造。

多年来,富士康在当地生产线逐渐壮大,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河南也一直在“精心呵护”富士康。

2012年,苹果推出iPhone 5系列手机,为实现产能最大化,郑州富士康在当年8月启动了约20万个岗位招募。

彼时,河南省虽贵为劳务大省,但大部分人习惯到广东一带打工,留在省内的劳动力并不多。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政府出面,将任务层层下派,要求每个乡镇招募30-50人去富士康,甚至将招工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

最终,在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多方配合下,20万人很快招满。

2022年10月开始,郑州富士康大批员工辞职离厂。常年保持20万人以上用工量的郑州富士康紧急招人,一次就放出10万名额。

此后,河南多个地市的相关部门再次出手,协助招工。

可以说,河南对富士康,始终保持积极拥抱,用心程度几乎很难有人能与之媲美。

“难离”中国

资本却永远是“逐利”的。

为了利益最大化,每一次的历史都在证明,资本会不断向那些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更低的地方迁移。

过去几年,随着“中美博弈”,美国要求制造业回流,苹果供应链开始“去中国化”,加上国内成本上升,富士康进行产业“转移”常被议论。

这一场景郭台铭并不陌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经济起飞,土地和用工成本节节攀升,同一工种用工成本是中国大陆的5倍以上,富士康就来到了中国大陆,并在此发展壮大。

这也就是意味着,富士康只需“照葫芦画瓢”就行了。

但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中国所具备的优势,不是一般地区能给的。

时事评论员刘和平曾发出评价:

“中国有着大量深受儒家吃苦耐劳文化熏陶和影响,以及受过良好专业技能培育的劳工。这一优势,放眼亚洲甚至是全球范围内,都找不到第二个。且中国产业供应链的完备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也是印度、越南等国家远远无法匹及与超越的。”

苹果在印度的遭遇,已经说明了一切。

据参考消息网消息,由于去年印度厂组装iPhone15不顺遭到退货,还被迫大幅降价,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已前往中国大陆重新整顿供应链。

今年,苹果已将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代工厂,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大厂已加入iPhone16供应链,成为苹果最新的代工伙伴。

同时,富士康也开始了在中国大陆的旺季招工。其中,郑州航空港的富士康工厂目前的时薪已提高至25元。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产iPhone15代工数量占比还只有一成,且还需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零部件,品质与效率均受到不少的影响。

《印度简报》更直言,印度制造工业很大程度上倚赖来自中国大陆的优质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寻求中国大陆专家的帮助。

从苹果公司具体供应链企业数量来看,中国也依然稳居第一位。

据苹果公司2023财年供应链名单显示,中国大陆工厂有155座,位居第一,越南、印度则分别只有32座和13座。

在手机市场上,无论是苹果还是富士康,似乎都很难离开中国。从前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当富士康将代表未来的新兴产业“重心”新事业总部大楼,放在河南郑州,也并不意外。

几乎就在富士康宣布砸下10亿的同时,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其提出:

力争全年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80万辆。

河南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不断展露“野心”。2022年8月,郑州市委书记安伟透露新目标:

“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而到今天,河南已坐拥比亚迪、宇通、上汽、东风日产、奇瑞等17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今年4月,规划年产能40万辆的比亚迪郑州基地一期项目首车下线,同时,规划年产能60万辆的二期项目也已开建。

随着龙头企业比亚迪产能快速提升,将成为河南竞速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利器”。

河南之举,与富士康所谋也大有关联。

郭台铭曾公开表示:“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在长期规划上,自身定位为代工方的富士康希望全球有一半的电动车出自该公司旗下工厂。

然而,富士康若想吃到新能源汽车这块大蛋糕,或许很难离开中国,毕竟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不是印度、越南能给得了的。

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拥抱中国,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