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就能联想到“贞观之治”可以说他的功绩在历史上也是公认的,但是玄武门之变也是不能抹灭的一段历史。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顺利地得到了太子的位置。李世民在太子的位置上并没有呆很久,就坐上了皇位,在李渊临终之际希望李世民能完成自己的一个愿望,虽然李世民答应了李渊,但在李渊尸骨未寒之时李世民就违背了承诺。
一、事变起因自古以来权力都是十分吸引人的,在帝王家从来都是没有什么亲情可言的。在皇家因为皇位从而导致兄弟相残的现象十分的普遍。
常言道“成王败寇”但若是因为皇位的斗争,失败所要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并且所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身边人的生命。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也正是通过政变得到的。将时间回到唐朝建立之初的时候,在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大唐内部还未完全的安定,秦王李世民奉命前往征战。
可以说在封建王朝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毋庸置疑的一种继承的方法。所以在李渊登基不久后就将自己的嫡长子李建成立为了太子。即使是在今天看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李渊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将李建成当成自己的继承人培养的。
在这之后李渊就一直将李建成当成未来的天子培养,不仅让他一起处理朝中的事务,并且李渊还放出了一部分的权力给李建成。此时的李世民正在战场上厮杀,可以说此时两人之间还没有到达那种你死我活的程度。
直到李世民的战功越来越辉煌,同时身边的党羽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李建成也意识到了这个弟弟对于自己的影响,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两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可以说纵观历史也没有哪一个太子在明明有武将的情况之下还带兵打仗的,所以李渊将李建成放在京城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此时李世民在军中的声望已经越来越大了,李建成在谋臣的建议之下,向李渊请示带兵出征。
李渊怎么会不知道两个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所以他同意了李建成出征的请求也就是想为太子造势,希望能够改变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虽然后世总是说李渊在面对这件事上左右摇摆因此让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李渊虽然是一位皇帝,但他也是一位父亲,兄弟相残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他能做的只能是在中间调和两子的关系。纵观历史也能够看出李建成在后期已经得到了李渊的支持,他削弱李世民的势力都是得到李渊的默许的。
但李建成始终都没有对李世民动杀心,只是在削弱他的势力,不久后玄武门事变爆发,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二、临终遗愿在玄武门事变后,即使是李渊对于李世民的行为极其的不满,但是两个儿子都死了,局势已经是没有办法改变了,他能做的只有是认同李世民的举动。接连失去了两个儿子,已经是暮年的李渊也有一些承受不住。
他清晰的知道李世民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很快就将李世民立为了太子,并且将国家的一切事务都交于李世民处理。即使是玄武门事变已经过去了多日,但李渊依旧有一些迷茫。
但渐渐的李渊也缓过劲,看着李世民在朝中的举动,深思后李渊做出了一个决定,将皇位给李世民。李渊自此成为了一位无权无势的太上皇,可以说太上皇的生活也远远不是像后世所想的那样。
李世民在登基后的几个举动,让本就抑郁的李渊变得更加地寒心。其一就是将陪伴李渊玩乐的宫女们都给放出宫了。此时的太极宫空空旷旷,只有李渊和几个小太监,看着冷清的宫殿李渊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就想要找老友一起打发时间,李渊和裴寂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堪比当年的刘备和张飞关羽。这也算是李渊晚年不多的兴致了,不过不久后李世民就找茬将裴寂给赶回老家了。此时的李渊独自一人守着偌大的宫殿,其中的孤独和失落也是可以想象的。
贞观九年李渊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他临终之际还有一件事交代给李世民,李渊希望李世民能够放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们。李世民对于李渊的遗愿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听到李世民的承诺,李渊永远的闭上了眼。
但在李渊尸骨未寒之际,李世民就将李建成还有李元吉的所有儿子都给杀了。当然斩草不除根注定是会后患无穷的。
三、有待商榷不过对于当年的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原因却是有待商榷的。根据正史的记载,当年是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对李世民动手,李世民忍无可忍才发动的政变。但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是,李建成此时已经是太子了。
并且李建成已经在太子之位上坐了多年,同时也并没有任何失德的行为。可以说李渊从未有过想要易储的想法,要是李世民不发动政变皇位毋庸置疑就是李建成的。
在封建王朝中是有自己的立储规矩的“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而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由他来继承是不用说的。并且在历史上李建成也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太子,不然他也不能稳坐太子之位多年,让朝中众人都服他。
对于魏征此人,没有人会否定他的能力,早年的魏征能够一直跟在李建成身边辅佐,就足以看出李建成也绝不是碌碌无为之辈,不是像后世所描述的那样地无能。
就像是魏征自己所言的那样,若是当年李建成能够听魏征的话,早些将李世民给杀了,就不会有今后的事情了。
在这只能感慨成王败寇,在皇位的竞争中往往一念之差就会和皇位擦肩,在皇家向来是不能有什么妇人之仁的,李建成的仁义敦厚最终还是害了自己。
在这也能看出,若是李世民不甘心居于人下能走的就只有这一条路了。当然能者居上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李世民则太过于在意这个能者了,以至于在正史中,将李渊和李建成都形容为无能之辈。
在《太宗实录》中,完全看不出李渊有任何的能力,今天的我们虽然无法得知真正的情况,那就只看结果,李渊能够创立了大唐就足以看出他的功绩,李渊是一个文韬武略、知人善用的政治家。同时李建成也是一位文武双全、拥有仁厚之心的太子。
结语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与能力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不能因为他的雄才大略就忽视乃至贬低李渊与李建成的能力,历史往往都是由胜利者改写的。今天的我们看到历史人物应该用辩证的角度,应该看看他是否对于历史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