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27 ,花市街(现南通市如东县辖内)东圩门外的大路之上,行人赶着落日的余晖,匆匆地返回到住所之内。
时值初夏,小麦尚未开镰,暑气蒸腾,天气已经让人热得难耐起来。
抗日民主政府四安货管分局花市街分所所长——李兆清,在街东头的一名同志家中商量征收公粮、公粮变价等事宜,两人一直商量到天黑才作别而去。
李兆清趁着天黑出了花市街口,在夜色的掩映之下,李兆清一路疾行,向着住所方向行去。
以往,泥墩一带,夜里行路比较安全,没有敌人出来巡逻、设卡,李兆清多次来往于此处,一直无事,因此,当天他便和往常一样,十分放心地向上走去。
然而,刚走上岗坡,下一刻,眼前的一幕可就让他心里不由地“咯噔”了声。
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去,前面不远处,两名鬼子兵正在泥墩坡上设卡,搜查来往行人,旁边的草窝处,蹲了五六个人,想来便是被敌人查住,扣下准备稍后严加审查的“嫌疑人”。
李兆清一个不察,差点儿与敌人们碰了个面对面,面对眼前的突发情况,李兆清当即放缓了脚步,脑中不断地、紧张地思忖着对策。
前面的那两名日军士兵,正拦下了一名中年汉子,其中一人开始上下搜起来身来,完全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李兆清,此时攥眉怒目地看着他们,脑海里不断地翻腾着激烈的想法。
“当时,我脑子里闪过许多个念头,想要掏枪打,但又不能掏枪打,当时我们配备的短枪,很容易打瞎火,万一冒险开枪,打出一个瞎火来,对方两个人,一旦反应过来,那我就是白白赔上性命。”解放后,李兆清回忆起当年的这段经历,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我特别后悔,出来的时候没有带上把小插子,要是身上哪怕只有一把小插子,我也绝对会趁着靠近这俩鬼子兵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出手,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思量再三,李兆清还是放弃了冒险拼杀眼前这俩鬼子兵的想法,最终选择了避为上策。
随后,李兆清趁着对方没有注意,悄悄向后退却,退开十来步,李兆清走到高坡土墩边缘,随即猛地跳了下去。
脚刚触地,李兆清便一个打滚,卸下了力道,随即站起身,不待敌人醒悟过来,发狠狂奔起来,一口气跑出了百步之远。
“新四军的干活!”这俩日本兵听到动静,当即扛枪追了过去,俩人一面追,一面大声地吆喝着,呼喝李兆清不要跑!
此时的李兆清一刻也不敢放慢脚步,恨不得双肋之下生出两只翅膀来,两腿迈开,垮沟跳壑地奔逃而去。
眼见追赶不及,其中一名日本兵准备举枪射击,他这一枪,即便打不中,旁边的据点如果闻声,也会出来阻拦、堵截。
正当对方准备瞄准射击之时,旁边的另外一名日本兵阻挡了下,他一把拉过了路旁,一个瑟瑟发抖的老农,厉声问道:
“他的?新四军的干活?!”
这个老农名叫刘三,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刚刚从自己身边跑过去的李兆清,他自然是认识的,但此时,危急关头,敌人眼看就要开枪射杀李兆清,刘三哪敢点头。
他使劲地摇了摇头,强作镇定地回到:
“不是,刚才过去的那个人,是个老百姓,他就是怕事儿的性格,刚才看到你们东洋先生,他是害怕才跑的。”
听了刘三的这个回答,这俩日本兵最终收起了枪,随后便转身返回岗坡上了。
“当时,我也挺怕后面的鬼子兵打枪,万一惊动附近据点内的日本兵,那就要麻烦了,后来发现那俩鬼子兵没有追上来,一开始还有些疑惑不解,后来才知道,是刘三他老人家的掩护,才让我能最终顺利逃出了危险境地。”
再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李兆清不由地唏嘘感慨,回想起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所从事的财税工作,在敌人的虎穴之地,冒死开展工作,真是惊险万状、险象环生。
“当年,我们就是依靠着广大群众的掩护,机智地开展着工作,最终保证了军需供给,粉碎了敌人的种种阴谋,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所谈及的这段经历,是真实的,永远值得回味的,我永远感谢刘三老人家以及其他曾经帮助过我的那些有爱国心的人们!”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653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南通文史资料》,李兆清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