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图像 图侵删
禹在领受舜帝的命令后,便与益、后稷一同踏上了治理水患的艰难征程。
他们不畏翻山越岭之艰,不惧重重困难,他们不敢不竭尽心力,因为有鲧这一反面典型在前。
鲧以堵的方式治理洪水,他试图通过修筑堤坝来阻挡洪水的泛滥,但是洪水的水量巨大且来势凶猛。在持续九年的治理过程中,堤坝不断被洪水冲垮,导致治水没有成功而且民怨极大。
禹意识到单纯依靠 “堵” 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洪水问题。
尽管此时的禹并不知晓地势西高东低乃是许多大河东流到海的缘由,然而他明白必须给洪水寻一个发泄的出口。
改堵为疏势在必行,他带领民众疏通河道,拓宽河渠,让洪水能够顺着河道流入大海。他开凿了许多新河渠,对黄河、淮河等水系进行疏导,使得洪水能够有合理的去处,而不是简单地去阻挡它的去路。
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对天下进行了有效的区域划分,他根据地形和河流进行划分,分定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也就是所谓的 “定九州”。这让中国汉族先民有了民族地域概念。
禹贡九州图 图侵删
之后,大禹等人着手对九州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他们致力于疏导河道、治理湖泊以及测量山脉等工作,以此来更好地安排生产生活、改善生存环境,让整个区域的发展更加有序。在治水过程中,人们还积累了灌溉、排水等水利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农业的发展使得部落联盟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为社会分工和国家机构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
经过这样的治理,通往联盟中枢的道路都被打通,让各地与联盟中枢之间建立起了便捷的联系通道,使得四海之内的诸侯们能够顺着这些道路顺利地前往联盟,进行会盟以及觐见等重要活动。
会盟往往涉及诸侯们共同商讨关乎天下局势、协作互助等诸多事务,是加强区域间联合与稳定的重要方式;而觐见则体现了诸侯对中央权威的尊崇,彰显着一种层级分明的政治秩序。道路的畅通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基础。
另外,到了大禹时期,由于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土地质量已经有了极高的认识,他们通过肥沃程度、土壤质地、灌溉条件等因素把土地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等级。然后根据诸侯所管理的质量不同的土地,以及所产出的不同物品,按照三种不同等级的土壤标准收取赋税,这不仅保证了赋税征收的均衡性,还避免了因土地差异而导致诸侯负担过重或过轻的情况。
他还明确规定了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这五个不同区域所要缴纳的谷税以及应施行的法度教化。
最后,禹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首领,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理效率,可以将部分管理职责下放,还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夏启登基图 图侵删
禹所做的这一切,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都为后来启打破传统的禅让制,开启 “家天下” 的世袭制度,夯实了基础。
皋陶的早逝,益的资历不足,让启有了机会!
然而,启突破传统的举动必然会招致不满与对抗,甘之战就此爆发,这场战争乃是夏国的立国之战!
正确历史,(家天下)的“家”大禹连门缝都入不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