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为核武研制隐姓埋名26年,面对镜头,他身上携带的第一颗核武60周年纪念勋章熠熠生辉,而这位老人堪称为中国崛起奉献了一切,他的儿女、妻子也都患有重病。
据记者报道,他的女儿魏海燕具有精神分裂症,需要有人专门照顾,儿子魏刚也存在智力障碍,妻子更是重度抑郁患者,在这几十年间,魏世杰可谓是克服了各种不易才走了下来。
对于任何人来说,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都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他却凭借惊人的毅力支撑了下来,且自己还投身核武研发工作,其背后的原因和他的个人经历分不开关系。
年少时期,魏世杰其实对物理领域不感兴趣,而且那时候是50年代,物理领域在国内发展的并不算出色,但他的班主任表示物理的未来大有可为,这才让魏世杰改了主意。
如果不是这一下干扰,可能魏世杰就要变成文学家而不是研究人员了,毕竟魏世杰他在上大学之后还时常在业余时间写作科普一些学术文章,算是弥补自己的遗憾。
不过,随着他逐渐长大,物理领域的天赋也开始显现出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推荐前往“九院”学习,而当时在九院管理的人正是邓稼先,可想而知这个部门的重要性。
不过当时我国科研环境艰苦,核武相关领域又是从零起步,其实面临很多的困难,不少科学家都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转到新的研究方向,为科研工作做出了很大牺牲。
对于这些早期科研人员来说,只要他们有想法,就可以在国外过上优越的生活,但他们却秉持家国情怀,坚守在自己的建设岗位上,不得不让人感到敬佩。
而得知自己的工作是去搞核武器之后,魏世杰非常激动,另外,当时的校园里面也有干大事的环境趋向存在,毕竟只有国家信任才能被安排大事,所以魏世杰毫不犹豫的接受了。
至此,中国首批核武基地开始建立,我们都知道,早期研究所的建立由科研人员担任开荒人员,他们克服艰难险阻,成立了最开始的核武研究院所,并拿到了相关数据。
由于科学研究的条件不足外加成本控制等等因素,他们这些研究人员往往需要靠近起爆点进行观测,而魏世杰就承担测定炸弹热膨胀系数的任务,面临这样的任务,牺牲风险很大。
魏世杰就曾亲眼看到在实验车间当中的四名科学家被直接炸死,遗体都无法拼凑完整,可他们这些研究人员在爆炸的一瞬间,还想着怎么保护桌上的资料公文。
魏世杰那时候年纪不大,心中自然也非常害怕,但当时有识之士聚集在一起,大家心里想着的都是如何破除美苏核封锁,他们认为就算牺牲也是光荣的、值得的。
所以才能抱有极大的勇气留到最后,魏世杰说出这番话明显是极为感慨,毕竟他的未婚妻就算因为中子辐射不治身亡,这给魏世杰的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也是其终生的遗憾。
之后的妻子陈位英则是和他同科室工作,儿女都被送至家中老人处抚养,两人几乎三年才能回一次家,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魏世杰的妻子没能调整好心态,精神出现一些问题。
而他们一家人的苦难没有到此为止,由于爷爷奶奶对医学领域不了解,所以没能及时发现他们儿子其实患有智力障碍,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治疗期,他们的女儿也是一样。
在魏海燕大学期间,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状和强迫症,魏世杰表示,当时他们将女儿接到身边,但情况已经比较严重,甚至还有幻听的情况,虽然无奈,但夫妻两人还是克服了磨难。
随着原子弹研制进程的推进,魏世杰的任务也越发繁重,所幸最后成功获得了数据,为核武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也得以回到家中尽孝、养育和照顾子女。
不过,魏世杰的年纪也逐渐增大,且家里孩子和妻子都需要进行治疗,事情也比较多,他很难全面顾及到,所以就想着找一个可靠的监护人,王月玲正是在这时进入他的视野。
她来到青岛谋生时基本上就是刚入社会,然后在求职上频繁碰壁,结果受到魏世杰一家人的关照,对于这份恩情,王月玲牢记在心,表示会留下照顾他们一家的日常生活。
而这一待就是几十年,王月玲也相当于成为了他们的家人,央视前往魏世杰家中进行采访时,王月玲也露面进行了一些回应,她表示魏老一家非常坚强,没有产生过消极情绪。
2023年,魏世杰妻子去世,他收拾情绪,继续投身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当中,而王月玲也迎来她在魏家的第26个年头,魏老对她来说既是前辈也像是朋友一般。
因为闲下来之后魏老重拾年轻心愿进行写作,所以她就承担帮助其整理稿件的职责,由于这几年魏老的身体状况不佳,他已经指定王月玲作为子女的监护人。
王月玲这几十年间尽心尽力,帮助老人进行宣传工作,才让他的历程被更多的人所知,而且也引发了不少相关部门的关注,他们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给出了相应帮助改善了老人生活。
可以说,王月玲和魏老一家早就在几十年的相处中变成了知心朋友,老人写下的小说《禁地青春》获得出版社的青睐,但由于老人时间安排,每天只能写1千到2千字左右。
所幸最后在王月玲的斡旋下成功出版,也算是圆了老人的写作梦,得知老人寻找监护人后,她更是表示另外找人自己不放心,可见两人的善意都获得了好的回报。
目前,王月玲原本所在的刊物停刊,自己的编辑工作暂停,就转至当地企业担任宣传工作,时常也会前往魏世杰老人家中照顾老人和两个患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