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大教授研究蚂蚁34年,发现一地有52万亿只,被质疑无法验证

育学笔谈 2024-08-09 16:09:14

在谈到一些具体的科研成果时,互联网上经常有一种声音:

该成果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似乎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应该与航空航天、飞机大炮和高精尖技术有关,殊不知人类的科研范围覆盖太广了,方方面面,都要有科学家持续探索才行,这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和适应世界的内在要求,缺一不可。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吐槽,认为西南林业大学徐正会教授的一项研究成果不靠谱,存在虚构数据的嫌疑,甚至认为这是浪费科研经费,一个无法验证的结果,居然要耗费34年的时间,这样的科研有什么意义?

这件事还要从一则媒体报道说起,西南林业大学徐正会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了34年的蚂蚁,并经过测定发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蚂蚁数量为5.2万亿只。

随后,徐教授和同事又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28个中国蚂蚁新种类,此前已经发表过143个新种类,占世界蚂蚁种类的1%,徐教授收还有大量的蚂蚁新种类没有被发现。

可是网友看到这些报道不淡定了!

认为52万亿只的数据是杜撰的,因为该数据无法证明,其他人也没法去验证,为什么是52万亿,而不是53或者51万亿呢?

甚至还有网友调侃,曾经去西双版纳旅游,踩了很多只蚂蚁,教授是不是要重新研究了?花了34年时间,拿了34年科研经费,价值在哪里?

还有网友直接在网上发帖质疑,指出该研究缺乏现实意义,不但浪费科研经费,数据无法验证,而且此举并没有社会价值,蚂蚁能改变什么呢?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多与少都是大自然的定律,尤其是在哪些自然保护区,知道蚂蚁的种类和数量并没有意义,还不如去研究天气预报和大气环境。

看到这些质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

当然,也有极少数网友表示,不要随意质疑学者的研究,在普通人看来没有现实意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人类的科学是方方面面的,不应该只局限于所谓的现实用途,对人类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都是有价值的。

客观地说,网友之所以公开质疑,还是没有搞清楚这项研究的难度与复杂性,徐正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蚂蚁分类学家,他的研究团队在西南林业大学的蚂蚁标本馆内,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精细的蚂蚁标本制作和复核工作。

这里保存着超过10万号的蚂蚁标本,每一份都承载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使用昆虫针和三角纸片,通过显微镜细致观察和比对蚂蚁的形态特征,从而确定其种类,并贴上相应的标签。这些标本不仅是科研的宝贵资料,更是对蚂蚁世界多样性的生动记录。

至于52万亿只蚂蚁的数据,实际上是徐教授团队采取了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他们运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蚂蚁数量进行推算和验证,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评审和鉴定。这些严谨的科学步骤确保了研究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研究蚂蚁其实也是有生态价值的,它们改良土壤、传播种子、为植物授粉、分解小型动物尸体以及捕食害虫等。在西双版纳地区,蚂蚁的丰富度极高,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蚂蚁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作为食品、药材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就像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一样,他也一直被人质疑和吐槽,威尔逊一辈子都在研究蚂蚁,也成了全世界最懂蚂蚁的人。

威尔逊因为蚂蚁研究成果,被认为是“达尔文的继承人”,一生获得了100多项大奖,曾被《时代》杂志评为“影响全美的25人之一”。

所以,在我们不懂的科学领域,千万不要随意提出批评,要么是抹杀了学者的的研究热情,要么是毁掉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生态,你觉得呢?

0 阅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