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者终生努力却练不出内劲的原因

顺江聊武术 2024-03-31 04:17:09

不少练习太极拳的朋友非常向往太极拳内劲,希望练出搭手即掷扔对方于一丈开外的功夫。但是什么是内劲?怎样练习?不甚了解,于是一些行家纷纷撰文讲解太极拳内劲的奥秘,运用之妙和功能,众说纷纭,有些说法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说内劲有“可以改变人生习惯,改变仪表容貌,提神醒脑,人可以无时无处习太极。疲劳时习太极可以迅速缓解疲劳,恢复体力,有如咖啡、茶的功能······”。

也有人说太极拳的'内劲心法,说白了就是意念引导动作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劲?如何练习?练习的过程?练成后的效果?与外家拳的区别,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说的清清楚楚: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先贤对“内劲”的描述是很清晰明白的。但为何练者千千万万,终生努力不得入门者比比皆是,这是什么原因呢?愚意以为有几个原因:

一、不明拳理,没得到真正的传授。现在流传的太极拳拳式姿势已面目皆非,谬误百出,以“掤捋挤按”为例原先的掤捋挤按动作,能将对方旋转而起,掷扔出去。现流传的已删去许多动作,只有象征意义了。要用之于搏击只有挨打的份。练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对拳架姿势含义不明了,就没有意气活动;没有意气活动怎么会产生内劲?

二、对拳理的误解;曲解,如对“放松”的认识,许多人望文生义。执著于“大松大柔”以致拳式的姿势练得奇形怪状。而“放松”真正含义是指什么?武襄禹先生的拳源自于陈式太极拳,先生在拳论中叙述;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穿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换须一线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如能读懂“犹须贯穿一气”以后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明白“随即松开”是指什么?(可参阅陈鑫先生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的人身缠丝图一节)即太极拳的螺旋劲,陈式太极拳“胸腰折叠”的练法。全身筋骨皮能螺旋旋转,就是放松。

许多人练拳没到一定的境界,不明拳理,读拳论时望文生义见到“松”这字,误解为全身放松不用力。相转传授以致以讹传讹。流毒不浅。

三、每一门技艺的都得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传授。无师自通者极少,陆游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在有许多教太极拳的老师或者太极拳习练者,是看视频或书自学的。健身蹦蹦跳跳是没问题的,若是要练出内劲来无异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看书,看视频自学只是模仿姿势而已,太极拳的眼法;身法;步法;手法之间的配合,非常细腻严格。不能随心所欲乱动,需要有老师言传身授。学者不断地体悟。此外还得明白阴阳变化之理;才能掌握。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二十三岁开始看书自学太极拳。

几十年过去了。拳架练得很熟练,流畅,自称是某太极拳大师的子弟,学生也教了不少;且到处推手交流希望能提高拳艺水平,五十多岁时,有次跟一位练了两年不到。二十八岁的女孩推手,盘手五圈不到已口吐白沫,脸憋得发青。原因是不能运化对方的来力;不懂得阴阳虚实变化,还破口大骂说人家练得不“正宗”这样的老师使人联想起《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先生讽刺的武林人物“张铁臂”。

“内劲”没神秘之处,太极拳练到一定境界时自然而然会产生的,我以为如有明师指点,得到传授,又能刻苦练习,不断地体悟。假以时日,练出内劲是不难的。可惜现在的老师大多是“张铁臂”一类的人物。

6 阅读:36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