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写微头条,提到一只股票翻倍之后的想法,感觉是有趣的题目,就展开写写。
我会以农业银行为例,实际翻番的个股不止如此,我们谈论的是估值的一般现象,仅仅是案例。
那么,以下均为我的个人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
我们回看数据,农业银行在2022年,价格在2.8元多。到目前看,农行的价格来到4.8元多。两年的时间,估值上移+每年分红,浮盈确实翻番了。
即便是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者,也会想一个问题。在严重低估的期间布局,当市场估值向上的走势不错,持仓一两年,提前给你未来七八年的分红,是不是应该卖出止盈?
这是很正常的想法。
影响我们长期收益的,不是某一个决策的正确性,而是我们是否有自己的估值和决策体系。说白了,就是你决定一件事,哪怕很随意决定的,即便它带来收益,也没什么意义。
因为我们把期限放长一些,思考放长一些,就会更尊重常识。一个人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这其实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在“长期”的限制下,能持续的做出大概率正确的决定。
你没看错,不需要做出持续正确的决定,因为神仙也做不到,只需要持续做出大概率正确的决定,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你获得正向反馈都是大概率的事。无非是这个“正向”,到底是多大的程度,到来的时间是早是晚。
这就是回归常识,我们的估值和决策体系,以及在此指导下的行为,都是确保持续正确的概率。做错一两次,也没啥,某个区间内,效果不显著乃至负效果,也没啥——因为体系会保障长期的正向,这才是最大的保护。
基于此,就谈谈我的思考和操作,这仅代表我个人,因为它来自我个人的估值和决策体系。我不建议大家抄作业,因为你不是我,你无法复刻我的思想,所以我提供的仅仅是记录,也仅仅是参考,看的是作为参考的思维模式。
我最早思考农业银行,以及其他大蓝筹,想法就是持股收息,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在这样的目标之下,积攒更多的优质股权,这才是我最需要的事。搞清楚这个目标,才能理解我的思想指导下的行为。
我做事情,先想目的是什么,其次才是办法。在一段很长的旅途中,我会碰到很多事,有的诱惑的机会,有的是噬人的深坑,我无法判断每一次碰到的,到底是机会或者深坑,但我反复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
因此,在思考之后,我的操作就是啥也不干。
这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只有真正有经历的人,才知道不那么容易。我们知道古代的名将,在阵前不动如山,看起来轻松自在,但是能做到不动如山,靠的是名将之为名将的真功夫。
说白了,就是你为之付出了全部努力,才让它看起来那么轻松容易。
别人眼里的轻松,别人眼里的啥也没干,其实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是如何建立估值体系的,如何思考决策体系的,如何在某个区间去布局的。不是做投资像打仗,做任何事情都像打仗,要完成战略上的胜利,就需要在战术上孜孜不绝去努力。
关于如何估值的文章,我前面写的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主要谈一谈心态。前阵子和朋友谈天,他们提到我赚了很多,看起来容易,我说其实赚的不多,我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浅显眼光的人,看到的是市值浮盈,而我关注的其实是现金流,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
农业银行不卖。我已经盈利两倍,留着复利投资,这是一支值得终身拥有的公司股票。
难道不可以买光大银行,比买农业银行划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