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一儒语文 2023-04-25 12:09:45

经常有人问:读书有用吗?大家的回答也都是毁誉参半,如果我们将人群缩小在0-12岁范围的小朋友里面,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01、读书,可以改变自己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

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可继续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就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我们再说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子生活在一个山区庄园里。每天清晨,爷爷都坐在厨房的桌子旁阅读书籍。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最大努力阅读那些书籍。一天,孙子问:“爷爷,我一直试图像您一样阅读这些好书,但我不能真正理解它。花费这么多时间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爷爷平静地拿出一个用竹子编成的放过煤的竹篮,对孙子说:“拿着这个竹篮,取一篮子水来。”孙子提着篮子走了。等他回到家中,竹篮里的水一滴不剩。

爷爷笑着对孙子说:“下一次打水的时候,你必须跑得更快点。”孙子再次去打水,这次他跑得比上次快了许多。但是,结果依然不变。爷爷走出来,亲眼看孙子去打水。

孙子清楚地知道,竹篮打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希望给爷爷演示一遍,让爷爷知道,即使他尽最大努力,篮子里的水也会漏光。孙子盛满水,飞快地向爷爷跑来,篮子中空空如也。

孙子气喘吁吁地对爷爷说:“爷爷,你看,根本没有一点用。”“你真的认为这样做没有一点用吗?”爷爷说,“好好看看这篮子。”孙子仔细看了一下竹篮,竹篮确实和以前不同了,那个脏兮兮、黑糊糊的篮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洁净如新的竹篮。

“孩子,看到发生的事情了吧,阅读好书也是如此。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阅读,它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净化你的心灵。”

02、读书可以改变社会

这是一个特别打动我的新闻事件——虽然已经过去n年,但依然值得被提起。

入夏以来,骇人的高温让浙江杭州荣登“四大火炉”之列,杭州图书馆随之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乞丐及拾荒者的身影,时有市民对此表示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借助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这样的方式告诉市民,人人生而平等。

据了解,十多年了,杭州市图书馆从来不拒绝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常常有读者抱怨,要求图书馆把这些衣衫褴褛的访客请出去,但都遭到了拒绝。据说,馆长的“金句”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小型的避难所;诗人博尔赫斯说,图书馆就是天堂的样子。这些暖心美好的比喻,似乎在杭州图书馆被具象化了。谁说图书馆只是一排排书架呢?谁说图书馆传递的,仅仅是知识呢?

03、读书,可以改变一个民族

这是一段让我特别惊讶的资料——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从不焚烧书籍,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

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犹太人(以色列人)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为世界之最。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说法,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进而遭到大众的唾弃。

所以,不到3000万犹太人口中,近百年来,却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犹太人思想家: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犹太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

关于读书,梁衡这么说

书这件东西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草木自生自灭,鸟兽自来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质的生态自然调节。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

图书有两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为社会传承文化。下面先谈谈书与人的关系。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

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

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

这是电视上播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问西部地区的一个放羊娃,你为啥要放羊?放羊娃说,挣钱;挣钱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大家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循环是什么?就是为了活命,完成人口的简单再生产。这只是实现了人的生命价值的一半。

作为人,还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理想追求等。马克思给人下定义:人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不是物质交往,而是精神交往。

谈话、书信、亲情、爱情、政治、学术、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小孩子只知道好吃的东西最重要,而人一进入成年就会发现,精神满足更重要,精神世界更广阔。

所以才有为爱情而歌唱,为自由而斗争,为理想而献身。爱情、自由、理想、知识、艺术等等,靠什么来交流、传承?主要载体就是书籍。

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创造,改变人生,成就事业,有个性,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要靠对后三个层次的攻读。

如何读书,朱光潜这样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可是该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很多家长却茫然不知。其实早在一百年前,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一文中就给出答案了。

01、趁早培养读书兴趣

读书的好处,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堆。读书不仅能陶冶性情,训练思维,还能强化逻辑,丰富人生……。

不单单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都从读书中受益终身。因此,读书兴趣的培养和读书习惯的形成就至关重要了。

朱光潜先生认为,培养读书习惯越早越好,老了就晚了。

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经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因此,我们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与他共同阅读,培养他的读书兴趣。

2017年,16岁的武亦姝获得了《中国诗词大会》冠军。2019年,她考取了清华大学,武亦姝父母的教育方法也一时在网上风靡。我记得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父母回家以后不玩手机,二就是陪孩子一起阅读。

武亦姝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她喜爱阅读是分不开的。读书兴趣的形成,让她从小便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02、挤出时间读课外书

要想让孩子爱读书,自然要让孩子读他想读的书,而这部分书大多是课外书。很多家长要说了,孩子功课那么忙,哪有功夫读课外书啊?

其实,忙,忙,忙很多时候都只不过是懒惰与懈怠的代名词罢了,都只不过是为自己找的借口罢了。所谓忙,不过是不想做,归根结底,还是不够爱。一个小时没有,难道每天十分钟也没有吗?我们真的已经忙到这种程度了吗?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只要孩子想看想读,时间根本不是问题,他说没时间,只能说明他没兴趣。你让他看他想看的书,时间自然就有了。也有家长要说了,孩子一天读那么多课本,早都读够了,没必要再读了。

03、读课外书才算读书

读课本不算读书,只有读课外书才算因为读课本的时候,我们总是带着各式各样的要求与任务,无法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享受。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再有趣的内容也变得索然无味了,又如何获得快乐呢?

阅读,首先,最重要的是为了乐趣,有了乐趣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有时间。

所以,家长们,放下偏见,给孩子一点时间与自由,让他看点儿自己想看的书吧,他会回报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04、读得对比读得多好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可读的书籍比起百年前来怕不是多了百倍千倍,但是真正值得一读的书却少之又少。

在读书选择方面,朱光潜先生认为应该少读新书,多读经典。

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朱先生并不是说新书不好,只是新书种类繁多,我们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好抉择,不如让时间来帮我们做选择。那些经过了历史筛选的书自然是好书,值得一读。

05、读书贵精不贵多

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这些经历了时间洗涤的书,才是浓缩的精华,才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之所在,值得一读,再读,反复读!

06、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关于读书方法的介绍,朱先生只提了两点,言简意赅。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朱先生这两点虽然简单,却道出了读书的要诀!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