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最终收服了西域而明朝做不到?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0-15 05:06:10

何止西域?今日的整个边疆地区都是清朝的功劳。

说过多少次了,清朝是二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巅峰。

这是史学界所有学者的共识。

但其实在我看来,清朝不唯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甚至放眼全世界,也算得上“古典帝国模式”的巅峰。

有清一代,将古典农业帝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人口、贸易(清朝可没闭关锁国,前期有四大口岸,后期仍有广州十三行),全部发挥到了极致。

就拿经济来讲,从商周、秦汉到明末,在税收方面从未做到真正的货币税,基本都是实物税——最多也就是实物和货币的混搭。

你像唐宋明等,大部分时间都是收取的稻谷、麦子、牛羊等实物税。

这里面的弊端就大了去了。

因为没有统一的货币折算标准,所以,底层人民有的时候要交一斗米,有的时候要交二斗米——全凭官员的心情和一张嘴。

但到了清朝,尤其是雍正开始,这样干就不行了。

朝廷统一收货币税,一两银子就是一两银子,十个铜板就是十个铜板,官和吏们都很难作弊了。

这样一来,最终受益的是百姓和国家。受损的是贪官污吏。

正因如此,再加上“摊丁入亩”等改革,清代的财政收入在所有封建王朝里都首屈一指。

至乾隆三十年前后,清朝国库存银达到了破历史纪录的八千万两!

这啥概念?

有明一代,财政收入的巅峰,1602年(张居正改革后,万历三十年)的总收入也只有2295万两。

看到没用?明朝国库总收入的巅峰只有清代国库存银的四分之一。

注意!这还是明朝的总收入巅峰——不是国库存银。

如果要算国库存银,那明朝巅峰期的存银还不到清朝的十分之一!!

对于明朝来说,大多数时候,京官的工资都发不全,所谓的“精锐边军”也因为常年欠饷而屡屡哗变。

这样的财力和军力,用来自保都困难,还谈何开疆?

再看军事制度。

明军制度的一大弊端就是“军官世袭”。

比如戚继光的官就是继承他父亲的。

当然,戚继光的才能无可置疑。

但是,绝大多数承袭父业的都是纨绔子弟、酒囊饭袋。

所以,明军的军官多数素质低下,毫无军事经验。

这咋打仗?

明代武职世袭,军官阶层根本没有战斗力。

这一点,在土木堡之变和其他的多次惨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反观清朝,绝大多数时候,武职绝不能世袭。

即使贵如亲王,如果没有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军功,那也没有军事发言权。

这正是清代的军官素质远胜历代的重要原因。

正是因为清比明,甚至比历代在经济、军事、军功制度等各方面都要领先,所以才能开拓1300多万的实控领土。

靠的是实打实地实力,打出来的疆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