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不出光刻机?中科大副院长:美国都造不出,中国永远不可能

霸苍笙客栈 2024-09-13 13:42:31

近几年来,芯片的重要性大幅度提升,新兴科技行业都离不开高性能芯片,而用来生产高端芯片的光刻机,却一直是我国的难题。

随着美国的施压,中国再次陷入被“卡脖子”的境地,自研光刻机成为了呼声最高的选择,就在人们信心满满的投入研发时。

华为企业原党委书记,中科院副院长兼中科大物理教授却表示,中国永远造不出光刻机!

为何作为我国顶级科研人员会发出这样的话?我们真的造不出光刻机吗?

光刻机的技术难度

要理解这场争议的核心,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光刻机在现代半导体产业中的关键地位。

光刻机被誉为"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在高端芯片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简单来说,光刻机就像是一台超级精密的照相机,它能够将极其微小的电路图案精确地投影到硅晶圆上,为芯片制造奠定基础。

目前最先进的5纳米、3纳米甚至2纳米芯片的生产,都离不开顶尖光刻机的支持。

芯片制程越先进,其性能就越强大,能耗就越低,这对于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等各类电子设备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它直接决定了芯片的制程水平。

掌握光刻机核心技术,不仅能大幅降低芯片生产成本,还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战略性地位。

但是光刻机的研发和制造难度极高,被称为"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绝非夸大其词。

首先因为光刻机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系统,涉及光学、精密机械、控制系统、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

要实现纳米级的精度,需要在多个技术领域同时取得突破。

其次光刻机对精度的要求极其苛刻。以7纳米制程为例,其精度要求相当于在一张A4纸上画出4000万个点,而且每个点都必须准确无误。

这种精度不仅需要顶尖的光学系统,还需要精密的机械控制和环境控制。

荷兰ASML公司作为全球唯一能够生产EUV光刻机的企业,其背后凝聚了数十年的研发积累和数百亿美元的投入。

这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更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

最后光刻机的生产涉及全球供应链,即使是ASML,也需要依赖来自全球各地的上千家供应商。

这种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使得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想要独立完成光刻机的研发和生产都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光刻机的自主之路

中国的光刻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在"两弹一星"国防工程的推动下,我国开始了光刻技术的研究。

这一时期,虽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国在光刻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展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实力:

2017年,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完成了"极紫外光刻关键技术"项目的验收。

这标志着我国在EUV光刻技术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未来开发更先进的光刻机奠定了基础。

2021年,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在"原子级精度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这一技术对于提高光刻机的精度至关重要,为我国开发更先进的光刻机提供了技术支撑。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发展仍面临技术封锁的挑战: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光刻机技术出口管制。

这种封锁迫使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但同时也增加了研发难度和周期。

同时光刻机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系统,需要光学、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我国在这些领域的高端人才储备还不够充足,特别是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更是稀缺。

培养和吸引这类人才成为我国光刻机发展的一大挑战。

面对挑战,中国正在采取多项措施。

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光刻机研发的投入。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平台,促进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随着技术积累的深化和产业链的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有望在这一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未来展望

在全球光刻机技术格局中,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最先进的光刻机也需要多国技术合作才能完成。

以荷兰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为例,其核心部件来自多个国家:光源系统由美国的Cymer公司提供,而控制系统则融合了多国技术。

这种全球化的合作模式反映了光刻机技术的复杂性和跨国界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技术领先的美国,在某些光刻机相关领域也面临困难。

例如,在EUV光刻机的核心光学系统方面,美国公司就无法独立生产,不得不依赖德国的技术。

这一事实说明,在高科技领域,技术垄断和完全自主是极其困难的,国际合作往往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面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光刻机发展的未来展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

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对光刻机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光学系统、精密机械、控制系统等核心领域。

通过持续的投入和攻关,有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光刻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中国需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培养更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为光刻机技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再者,完善产业链,推动协同创新。

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光刻机产业链,提升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同时,应该鼓励产学研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结语

光刻机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我们应该保持战略定力,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

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相信中国终将在光刻机这一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信源

观察者网:2023-02-14 《晨枫:美国在芯片领域“卡脖子”,中国有哪些应对?》

科学与中国:2024-07-13 《制造一台光刻机,究竟有多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