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早年落户美国是为了科学发展,如今我想落叶归根!”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许多知识分子欣喜若狂纷纷重振旗鼓,打算再给自己争取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
袁钧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举成为上海市的首个高考状元,之后更是凭借这个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
原本是想让她借此充实自己的学识以便将来能够更好的报效国家,可谁知袁钧瑛最终选择了落户美国。
这一消息传到国内之后引起大众议论纷纷,对袁钧瑛嘲讽的态度自然也不加掩饰。
当然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如今人到暮年的袁钧瑛竟想要落叶归根,那么她这一心愿会得到满足吗?
成为高考状元1958年袁钧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可以说家里的所有家庭成员都称得上是家学渊源。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袁钧瑛自然也从小就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自基因里就带着好学的本性。
这一点在上学之后变的更加明显,不仅能很轻松的领会老师教导的知识点,还能做到举一反三。
各科成绩自然也不在话下,可以说一直霸占着魁首的位置,而她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除了本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
自然也离不开家人的教导,原本按照这样的生活轨迹,袁钧瑛可以很轻易的成为像父母一样的知识分子。
可惜老天爷却跟她开了个玩笑,在其10岁那年国家发生了动荡,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与此同时袁钧瑛的家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一些变故,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
曾经的白雪公主终究还是跌落了凡尘,而更令人感到窒息的还是她无法正常参加高考了。
这无疑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对于袁钧瑛来说就像是一下子堕入了无间地狱。
但眼下还不是她神伤的时候,在短暂的休息之后袁钧瑛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选择面对现实,去做了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
原本就打算这样认命了,可母亲一直在身旁鼓励着她,为此袁钧瑛终于重整旗鼓,在工作之余也没有放弃学习。
她在等那个涅槃的机会,终于在1977年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一瞬间袁钧瑛似乎是吓傻了。
她真的没想到自己还能的来那个翻盘的机会,回到家后母女俩抱头痛哭,似乎是哭尽了委屈,同时也包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最后在确定了消息的真实性之后,袁钧瑛决定全职在家里备考,这次她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的失误。
幸好结果是完美的,她以上海高考状元的身份成功考入了复旦大学学习生物专业。
直到走进校园之后,她才知道自己曾经的见识多么浅薄,在这里她可以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可以说袁钧瑛没有浪费每一天,在其他人都忙着享受生活的时候,她却执着的在进行着科学研究。
几年后自感不足又去读了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袁钧瑛对自己的研究生涯十分有规划。
当然不管她之后如何选择都会有光明的未来,只是谁都没想到袁钧瑛的选择会如此出人意料。
落户美国在国内上学的这几年里袁钧瑛大受启发感受颇多,也逐渐开阔了眼界。
但正是因为这些日积月累的见识使得她越发觉得自己目前所学的知识仍旧是有限的。
彼时国内的科研环境还不是太明朗,许多重要的数据和实验薄袄都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了。
这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无疑是遗憾的,所以渐渐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正好当死祖国也打算培养出来一批高精尖的人才,为此特地牵头出了公费留学计划。
彼时袁钧瑛还只是简单的想提升自己,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她变的越发专注。
最终因为优异的成绩使她成功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对此袁钧瑛也十分珍惜。
面对那些从未见过的精巧仪器以及实验报告表现的求知若渴,或许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就深深的意识到了祖国和那些西方国家的差距。
同样的这也为她之后的选择埋下了伏笔,在留学美国的那段时间里,袁钧瑛在生物科学领域有了质的飞跃。
毫无疑问当时哈佛大学的科研就是最顶尖的,更何况她还师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教授。
这样的机会对于袁钧瑛来说实属难得,自然也倍加珍惜,1989年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为了完善自己又去了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后。
可以说此时的袁钧瑛已经获得了十分完美的学历背景,但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毕竟那时候的国际关系也并不和善,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远赴重洋去学习或多或少都会遭到排斥。
袁钧瑛要想获得做实验的机会或者是跟上老师的思路都必须付出比平常学生多百倍的努力。
万幸她坚持到了最后,不过眼下还有更难的一道选题等着,那就是要不要立刻学成回去报效祖国。
就在袁钧瑛纠结之际,其实美国方面也递出了许多橄榄枝,对方提出的条件是她根本无法拒绝的。
为此她十分焦虑,一边是辛苦培育自己的祖国以及父母正在交集的盼望自己回去,一边是恩师和优渥的前途在诱惑着。
最终袁钧瑛痛定思痛选择留在美国,放弃了中国国籍其实这一决定听起来并不偶然,毕竟那时候美国的科研环境以及对科学家的培养方面确实处于领先地位。
这难免会让人动心,且更为重要的是呆在美国她能够更好的攻克自己的科研课题。
1990年袁钧瑛成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之后的日子里也果然在生物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只是这期间不免总充斥着国人对她的嘲讽以及谴责,认为她就是见利忘义,丝毫不记得那个最需要的祖国,对此袁钧瑛总是以沉默应对。
想要落叶归根就在袁钧瑛专心搞科研的时候,其丈夫先行一步定居到国内工作,这一行为似乎一下子刺激到了袁钧瑛。
渐渐的她也时常回国进行授课或者搞演讲,尽可能的多传递一些自己多年来所学的知识,也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专业领域的人才。
不管她当初的选择如何,一身的学识说不了谎,如今袁钧瑛想要落叶归根,将自己的一身本领倾囊相授自然是好事一桩。
只不过多多少少会引起大众的猜疑和不信任,在很多人看来,当年祖国最需要这批知识分子的时候,袁钧瑛为了搞科研留在了美国。
如今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她又想回来养老,怎么看都有点得了便宜又卖乖。
但换句话说如果当年袁钧瑛遵守承诺回来了,如今或许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
所以凡事总有利弊,不必总追溯过去,过好眼前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些科学家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血脉,记得报效祖国那就足够了。
我们或许没有资格评价别人的选择,只要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就是我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