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农村也在变。都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农村治理搞得红红火火,政府希望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本是件大好事。
但有时候,好事办起来也会走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些农村治理的办法用着用着就变味了。
新建的楼房、宽敞的道路、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挺不错,但那些老农村的味道却越来越淡了。
农村,这个装着我们乡愁的地方,现在变得越来越不像记忆中的样子了。我们得问问自己,这样的变化,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农村的未来,到底该是个啥样呢?
正文以前的农村,那可真是个温馨的地方。每天早上,公鸡一叫,家家户户的炊烟就开始飘了,那场景,别提多亲切了。
农舍错落有致,田间地头都是绿油油的,院子里鸡鸭成群,孩子们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呢,农村变了个样。新建的社区,一栋栋楼房跟排队似的,路是宽了,却少了点味道。
那些老街坊的名字都没了,换成了冷冰冰的楼号和门牌号。走在这样的村里,就像走迷宫,找不到北。
家里用上了燃气和集中供暖,听起来挺高级,可费用也高了,农民朋友们直呼肉疼。
而且,再也看不到傍晚时分的炊烟了,农村好像丢了点什么,变得冷清了。
传统习俗也在悄悄变淡。过去,逢年过节,杀鸡宰鸭,一家子围在一起吃吃喝喝,那叫一个热闹。
现在,没地方养鸡鸭了,市场上买的肉,总觉得差点意思。烧柴的灶台换成了煤气灶,那柴火饭的香味,也只能在梦里回味了。
邻里间的感情也淡了。以前,端碗饭就能蹲门口聊天,哪家有了新鲜菜,都分一分。
现在呢,住楼房了,门一关,谁也不认识谁。大家各忙各的,那种热络的邻里情,越来越少了。
农村跑得挺快,却不小心把一些宝贵的东西给丢了。那些美好的记忆,就像风中的蜡烛,快熄灭了。
我们追求现代化,但不能把农村搞得啥特色都没了。难道农村就该变成一片没有温度的钢筋水泥森林吗?
结语农村,那可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乡愁所在。它就像一首老歌,唱的都是岁月和感情。但现在,农村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有点找不着北了。
我们不能让农村的发展,变成割断我们乡愁的刀子,而应该是编织美好记忆的线。消失的鸡鸣、炊烟,不该是发展的代价。
我们要像照顾小树苗一样,保护农村的文化和特色,让农村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既有新生命,又有老味道。
我们要让后辈们还能感受到农村的美,还能找到那份藏在心底的乡愁,而不是面对一个陌生、冰冷的“农村”。农村的未来,得靠我们用心去塑造,让它重新发光,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