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红红~
当妈前,我一直不理解,孩子那么软萌可爱,为什么有家长居然舍得吼孩子?直到我也当了妈妈,才知道,无论心理建设有多好,孩子总能把我气到暴跳如雷、大吼大叫。
可是每每一吼完孩子,我就后悔了,尤其是看着他眼泪汪汪、嗫嚅不敢言的样子,更是让人心痛,忍不住自责:我是不是太大声了?他会不会被吓到了?我要不要去哄哄他?
而且,孩子的反应总是出乎意料:被吼时,瞪着眼睛委屈巴巴不说话,刚一转身,他就含着眼泪追在身后求抱抱。
有一次,3岁的儿子闹着要画画,我忙着做饭,没法守着他,就拿了一叠A4纸给他,再三交待,只能在纸上画。
等我做好饭出来一看,火气瞬间冲到了头顶:他不止把A4纸画了,把我的书也画了,还有客厅的墙面,甚至连新换的床单都没能幸免,乱七八糟一堆鬼画符。
那一次,我怒不可遏,狠狠地吼了儿子:跟你说话不会听啊?长着耳朵干嘛用的?叫你别乱画,你是聋了吗?再不听话,不要你了。
我以为他会和我对吵,再不济也会分辨一二,事实却是:儿子擒着眼泪不说话,只固执地拉着我的衣角一再重复“妈妈抱,妈妈抱”。在我吼得最厉害,准备转身离去时,他直接抱住我的大腿,带着哭腔说“妈妈抱抱”。
那一刻,我忍不住开始怀疑:这娃是真不记仇吗,这样吼他都骂不走?这娃心也太大了,刚骂完就要我抱,真以为我不要面子啊?
孩子刚被吼,转身就求抱抱,是因为不记仇吗?答案出乎意料经常听到有人说,小孩不记事,更不记仇,吼吼没关系。
真是这样吗?其实不见得。就像我儿子因为乱画被吼一样,其实他是知道错误,也记得的。至少,那次被吼之后,他就再也没在床单上作画了。
可是,为什么孩子被吼时,不但没被吼走,反而主动转身求抱抱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被吓到了,求安慰
孩子被吼时,其实也会产生负面情绪,比如焦虑不安、恐惧害怕,只是他的情绪反应没有大人那么敏捷,大人被吼的第一反应是自卫、回击、吼回去,而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害怕,要寻求安慰。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平时带他的爸爸妈妈就是最亲近的人,是值得依赖的。因此,即使吼他的就是爸爸妈妈,他也会下意识去和爸爸妈妈求安慰。
2.安全感被破坏,渴望重建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是孩子以后与人相处、独立自信的基础,孩子被吼时,安全感会在那一刻遭到破坏,尤其是父母吼出“不要你了”这样的话时,孩子遭到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会意识到,原来父母的爱不是无条件的,是会被收回的。
这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安慰、抚摸和拥抱,他需要父母用这样最直接的方式来帮他重建安全感。
3.示弱和认错
很多人以为孩子没心没肺,做错事情也不长记性。其实不是,孩子的大脑一直处于高速运转和成长发育中,尤其是1–3岁这个阶段,大脑的开发程度可以达到成人的6-7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
因此,孩子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的,被家长吼时,孩子不说话,很大原因是孩子不藏事,即使嘴上不说,心里却知道自己做错了。
只是,他无法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只能用求抱抱的方式来进行示弱和认错。
4.大脑自动筛选掉不高兴的事
经常听身边的人说:好像记得的最远的事都在6-7岁了,为什么3岁以前的记忆几乎都是一片模糊呢?
其实,这和大脑发育有很大的关系,人脑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在3岁以前,大脑中掌管长时记忆的海马体的发育还不完全,大概到4岁以后,海马体才发育到具备长时记忆的能力。
因此,成年人很少记得婴幼儿时期的事情,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全,会自动筛选掉那些不高兴、不愉快的事。
但是,如果家长经常吼孩子,一次一次强化对孩子的不满,让孩子不断重复回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海马体也会把这些归为“重要的事”,从而变成长时记忆,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即使知道孩子被吼以后不记仇、离不开父母,作为家长,也要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吼骂。
有人会说:我也知道吼孩子不好,可我就是忍不住,该怎么办呢?不妨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①教会躲闪、及时叫停
经常听同事朋友说,有时候,被孩子激怒的一瞬间,只感觉所有负面情绪和怒火一股脑冲上来,把整个理智都淹没了,这个时候,只想找一个情绪突破口,把所有抱怨都释放出去,根本顾不上其他。
如果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时刻,作为父母,一定要懂得提前教会孩子躲闪、对自己及时叫停。
有一次,我辅导孩子做作业,同一个问题连续讲了3遍,他还是出错,那一瞬间,我只感到脑袋嗡嗡的,拳头捏得生疼,连牙齿都咬得咔咔响。
孩子小心地问了我一句:“妈妈,你生气了吗?”
一瞬间,我只感觉自己面容扭曲,赶紧告诉孩子:“妈妈非常生气,可能会伤害你,你赶紧去门后躲起来。”
孩子一溜烟就跑到门后去了,每过几秒就问一句:“妈妈,你好了吗?”“妈妈,你还生气吗?”
这么一顿操作下来,我的情绪也调整好了,又能心平气和地继续辅导孩子了。
因此,如果情绪失控,忍不住要吼孩子时,能自己及时叫停最好,实在做不到也记得提前教会孩子躲闪,只要过了那几分钟,吼孩子的冲动也就平复下来了。
②多讲事实
很多时候,作为家长,我们总会忘记把孩子放在和我们对等的位置上,一不小心就以大人的口吻对孩子横加指责。
这是环境因素和个人原因共同叠加的结果,如果正赶上父母工作瓶颈期、压力大,对于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总会不自觉地吼他,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就知道,对于我们的吼骂,孩子除了承受,无能为力。
想要扭转这个局面,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和孩子交流时,少用“你”,多用“我”,多陈诉事实,少添加个人情绪。
比如,看到被画花的墙,说“我看到原本洁白的墙被画花了”,比“你又在墙上乱写乱画”好得多。
看到孩子没好好做作业,说“我看到你在书桌前玩手指头、发呆,就是没动笔地坐了两小时”,比“你又没好好做作业”更有用。
因此,多讲事实比一味怪责更有效。
③及时换人
有时候,情绪上来了,即使明知道这样不好,即使想停也停不下来,甚至有人表示:我一看到他就来气,忍不住想吼、甚至想上手揍他,怎么办呢?
如果真是这样,我建议,及时换人吧,比如,以往都是妈妈辅导,那就换爸爸来,如果以前这事由爸爸负责,那换成妈妈。说不定孩子更适应另一种方式,也让家长喘口气。
知道了孩子刚被吼,转身就求抱抱的原因后,相信你不会轻易吼孩子了吧?
孩子的天真可爱总是让人心疼,他们的反应往往出乎意料,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孩子面前,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用温暖的拥抱取代冷漠的吼叫
快闭嘴 不然我们俩一起挨打
有出息的小孩后面,一定是有会教育的家长
老师讲的太好了,让我也学会了感恩,孩子的心比天高,也比地大
当妈妈的纠结总是让人感同身受,孩子的眼泪和委屈让人心痛不已。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关怀,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而不是用吼叫来解决问题
复仇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所以暂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