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用对阿司匹林可防心脑血管病

保健时报 2023-02-18 16:35:32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糖尿病性眼底病变、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0%,患者总人数在1亿以上。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超过20%,且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建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主动筛查糖尿病:40岁以上、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从预防发病风险因素和关键环节入手,完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促进心脑血管健康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目标,因此,积极防治尤为重要。

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不可忽视

冠心病和脑卒中是危害极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变血管及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血管栓塞发生。针对患病前引起疾病的风险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称为患病风险因素预防或“一级预防”。临床实践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作用仍然不能忽视。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防止心脑动脉血管内斑块破裂时形成的血栓阻塞血流,从而起到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血管栓塞的作用。

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指有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在50岁之前发病]、肥胖[BMI(身体质量指数)≥28)或腹型肥胖(指男性腰围≥90厘米或女性腰围≥85厘米)],以及检查发现可能进展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经过积极干预治疗上述危险因素后,仍然存在3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病风险。

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对糖尿病患者获益更多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任何一项:1.不同日期测量两次空腹血糖均≥7毫摩尔/升。2.糖化血红蛋白≥6.5%。3.任何一次检测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糖尿病的常见表现包括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视力下降、皮肤易发生感染等异常。高血压指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对新诊断为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降压药及早餐前测量血压更合适。血脂指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腰围是最容易获取的身体指标参数之一,能有效反映腹部肥胖。身体直立,双脚并拢。在腰部侧方的腋中线处,可摸到的最后一根肋骨下缘与髂前上棘的垂直连线中点,水平环绕测得腰围长度。有些人的测量位置近似于经过肚脐水平面的测量值。也可以通过BMI来判断,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由于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极易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多种慢性并发症,因此,国内外制定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指南都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应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30/80毫米汞柱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毫摩尔/升。三项都控制达标将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危害,对于糖尿病患者获益更多。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服用阿司匹林做好不良反应监测

服用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中仍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临床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获益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血栓、心血管病死亡。因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常在3~5年或者更长时间出现,以及使用不当或疏于观察监测导致出血等具体原因,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血管栓塞的良好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40~70岁患者如出血风险不增高,可考虑每日服用一次小剂量75~100毫克阿司匹林。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要注意观察牙龈、皮肤等常见部位是否有出血现象。由于使用不当或疏于观察监测,服用阿司匹林相关的出血风险影响了其减少心血管事件获益效果,这些都是需要临床医生和患者高度重视并持续改进的问题。

对于高出血风险人群,如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史、年龄70岁以上、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严重肝脏肾脏疾病等则不宜使用。促进心脑血管健康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目标,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认真观察监测出血等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文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周迎生

编辑 || 颜红波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