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娶小29岁小三,抛弃23年的妻子,儿子自杀后妻子让小三付出代价

社会趣闻号 2024-09-10 13:30:17

金庸,一个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的武侠大师。他笔下的江湖恩怨情仇,曾让我们热血沸腾。

但是如果我们细细推敲金庸这个人,可以发现一些“震碎三观”的事情。

为了一个比他小29岁的小三,金庸抛弃了与他共患难23年的妻子朱玫。

而他们的儿子,也因此选择自杀。

妻子一气之下更是让小三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那么,金庸先生到底是如何从文学大家走向“妻离子散”的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金庸与朱玫的婚姻生活

1951年,26岁的金庸初到香港,正值事业起步阶段。

那时的他,虽然才华横溢,却还未成名。在一次文学沙龙活动中,金庸邂逅了年轻貌美的朱玫。

朱玫是香港大学的高材生,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产生了情愫。

然而,金庸当时的处境并不乐观。他居无定所,经济拮据,前途未卜。

许多人都劝朱玫三思而后行,但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金庸。1952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开始了共同打拼的日子。

婚后的朱玫,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持丈夫的事业中。

金庸创办《明报》时,资金紧张。朱玫二话不说,将自己的嫁妆和积蓄全部投入其中。

不仅如此,朱玫还主动请缨,担任报社的无薪记者,为报纸贡献了大量优质稿件。

每当金庸忙于写作,无暇顾及饮食起居时,朱玫总是默默地照顾着他的一切需求。

她会亲自为金庸准备可口的饭菜,有时甚至乘坐轮渡,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报社。在经济最为困难的时候,两人常常只点一杯咖啡,细细品味,共度难关。

有了朱玫的鼎力相助,金庸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写作上,之后他也完成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作品相继问世,奠定了金庸在武侠文学界的地位。

与此同时,《明报》也逐渐站稳脚跟,影响力也随之扩大。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金庸和朱玫的家庭生活也渐入佳境。他们先后迎来了四个可爱的孩子,两男两女。

朱玫在照顾家庭和支持丈夫事业之间游刃有余,成为了金庸坚强的后盾。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对夫妻会相守一生时,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第三者的插足

1969年,已经44岁的金庸在一家餐厅邂逅了年仅16岁的林乐怡。那天,金庸因家庭琐事心情烦闷,独自一人在餐厅用餐。

林乐怡见状,主动上前安慰,并贴心地为他点了一份叉烧饭。

这个小小的举动,却在金庸心中激起了涟漪。此后,他开始频繁光顾这家餐厅,只为一睹林乐怡的芳容。

随着接触的增多,两人之间暗生情愫。林乐怡比他小29岁,这也让金庸在林乐怡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激情和活力。

这段地下情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期间,林乐怡曾因愧疚远赴澳洲,试图逃避这段感情。

然而,金庸却不顾一切地追随而去,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真心。这一举动,无疑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朱玫敏锐的女性直觉早已察觉到丈夫的异常。细细回想,金庸与林乐怡的纠葛不过是冰山一角。

在这段婚姻的暗流涌动中,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金庸曾对名噪一时的影星夏梦展开过热烈追求。

当时,朱玫选择了宽容和理解,并未与丈夫计较。然而,金庸与林乐怡的感情却持续了太久,久到朱玫再也无法视而不见。

在这十年里,朱玫一直在默默观察和等待。她希望丈夫能够幡然醒悟,重新回到家庭的怀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意识到,这个愿望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最终,朱玫选择了打破沉默。她以一种平和但坚定的方式,向金庸表明自己已经知晓一切。这个决定对朱玫来说无疑是艰难的。

她不仅要面对婚姻破裂的痛苦,还要承受多年付出可能付诸东流的失落感。

最开始,面对妻子的质问,金庸起初试图否认。然而,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背叛。

儿子的悲剧

在金庸与朱玫的婚姻走向破裂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1976年的一个深夜,金庸接到了一通来自美国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他19岁的大儿子查传侠,声音低沉而颤抖。

父子俩谈了许久,内容涉及感情问题和人生困惑。金庸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父子长谈,却不知这竟成了他们最后的对话。

第二天清晨,噩耗传来。他的儿子在美国自杀身亡。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重锤,无情地砸向金庸和朱玫的世界。

瞬间,他们精心构筑的生活堡垒轰然倒塌,留下满目疮痍的现实和无法言说的痛楚。他们无法相信,那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

金庸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回想起过去几年来,自己忙于事业和感情纠葛,忽视了对儿子的关心。

那通电话中,查传侠是否在暗示些什么?他是否本可以挽救儿子的生命?这些疑问如同梦魇,日夜折磨着金庸。

朱玫的反应则更为激烈。她将儿子的死归咎于金庸的婚外情,认为正是父亲的背叛导致了家庭的分崩离析,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悲伤与愤怒交织,朱玫再也无法原谅金庸。

儿子的离世成为了这段婚姻的终结点。朱玫提出离婚,但她的条件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她的索赔不仅仅停留在金钱层面,更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条件:要求林乐怡放弃生育权。

这个条件背后,是朱玫作为母亲的最后倔强。

她无法接受另一个女人取代自己的位置,更无法忍受有其他孩子来"代替"她已逝的儿子。这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母亲对命运的反抗。

金庸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一边是不忍伤害林乐怡的柔情,一边是难以抵挡朱玫怒火的压力。这道两难的选择题,仿佛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左右为难。

最终,在一番艰难的权衡后,金庸选择了妥协。林乐怡也同意了这个条件,或许是出于对金庸的爱,又或许是对这段关系的愧疚。

离婚后,朱玫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曾经的才女、贤内助,如今成了一个孤独的中年女人。她尝试过创业,但因缺乏经验而失败。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然而,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朱玫也没有向金庸求助。她宁可在街头摆摊卖小吃,也不愿接受前夫的帮助。这份倔强,源于她的自尊,也源于对过去的怀念。

岁月无情地流逝,朱玫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98年的一个秋日,63岁的朱玫孤独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病房里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忙碌的医护人员来来往往。当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时,为她办理死亡证明的,竟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医院工作人员。

金庸得知朱玫去世的消息时,眼中闪过悲痛。

那一刻,过往的种种浮现在眼前:他们相识、相爱的青葱岁月,共同创业的艰辛岁月,以及最后分道扬镳的痛苦岁月。

晚年的金庸常常回忆起朱玫。在一次罕见的采访中,他坦言对不起朱玫,认为自己辜负了她的付出和信任。

他后悔没能在朱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她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

结语

金庸的一生,创造了无数传奇故事,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角色。然而,在他璀璨的文学成就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婚姻悲剧。

朱玫的付出与牺牲,查传侠的不幸离世,以及金庸晚年的悔恨,共同构成了这个武侠大师人生中最为复杂和痛苦的篇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最富才华的人,也可能在感情和家庭生活中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平衡事业与亲情,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金庸笔下的江湖,充满了侠义和浪漫。而现实中的人生,却往往比小说更加错综复杂。

或许,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才造就了金庸笔下那些栩栩如生、充满人性光辉与阴暗的角色。

参考资料

金庸有这样的三次婚姻——深圳晚报,2003年7月14日发布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