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街头摔倒无人敢扶去世,家属把路人、医院和司机告上法庭

江晚正愁余事 2025-01-15 14:13:23

刘先生(化名)哽咽道:“若当时有人相助,父或可避免离世。”其父街头摔倒,十余路人围观未敢施救。

滴滴司机拨120后,老人仍不幸离世。刘先生起诉路人、医院及司机,索赔30万。此事重燃社会对“见死不救”的讨论:应否扶助?扶后有无风险?法律如何界定?

75岁的刘大爷外出买菜,行至十字路口不慎摔倒,脸部着地且身体抽搐,情况危急。

现场迅速聚集十多名路人,却无人敢近看老人状况。滴滴司机张明路过,见状停车,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张明回忆,众人劝他别管,称扶老人恐遭讹诈。但他见老人地上抽搐,不忍袖手旁观,遂拨打急救电话。

救护车15分钟后抵达,老人已昏迷。送医过程中,他心跳骤停。经全力抢救,老人仍不幸去世。

医院死亡证明指出,逝者因严重脑出血导致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

老人逝世后,刘先生认为若路人及时施救,父亲或可存活。他起诉了5名在场路人、医院及拨120的滴滴司机,索赔医疗费、丧葬费及死亡赔偿金等共30万元。

法庭上,刘先生愤慨地质询:“目睹老人倒地而不扶,这是道德缺失吗?”

被告路人辩称:非专业医护人员,贸然施救或加重伤情。且社会复杂,担心遭讹诈,故未行动。

法律分析:对法律条文进行解读,需确保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以明确其法律意义及适用范围,从而指导实践应用。

本案核心问题是:路人是否需为老人死亡负法律责任。

《民法典》规定,自愿紧急救助行为致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不担责,此即“好人法”,旨在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本案中路人的行为,需从两方面进行区分:一是行为本身的性质,二是行为背后的动机与意图。

道德上,见死不救违背道德准则;法律上,未强制公民施救;医院方面,救护车响应及时,救治积极,无医疗过失。

滴滴司机拨打120,彰显基本社会责任感,其行为不应受责,反而应获表扬。

最终,法院作出裁决,决定不支持原告提出的所有诉讼请求。

对于案件,个人看法应基于事实与法律,进行客观分析,确保逻辑清晰且论证充分,从而得出公正合理的结论。

网友热议此案:“社会现状引人深思,扶老成难题。”有观点称:“不扶以防讹诈,免遭倾家荡产。”亦有人感怀:“人人相助,社会将更温馨。”

针对此事,各位有何见解?请于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