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隐形思维差距形成,高一隐形思维差距成绩集中体现

飞翔小钰 2024-10-05 21:42:47

初二隐形思维能力差距,同等成绩获得的方式不同,比如数学,有些孩子在几何和函数这两个难度节点上,自主思维能力获得明显提升,建立逻辑思维链,而另一些孩子完全相反,直接去思维化,不去思考为什么,而是记着应该怎么做。

自主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做题,拿到题目从结果到结论,不断运用推理进行解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思路模型,这些模型是其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产物,知识点之间有着明显的衔接,这种思维基石,在学习难度提升后,反而会越学越强。

反之单纯依靠记忆模型,即将思维的过程跳过,直接记忆解题步骤,看到什么题目对应什么套路,这种方式单纯在成绩提升上,确实显得更位高效,很契合培训班市场化运营的方式。

但教育本质应该是个性化的,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位核心,才是长线学习更位科学的模式。只需要知道怎么做,但不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确实会降低很多学生的思维负担,但也失去了提升成绩的一个最佳契机,显性的成绩提升后,隐形的思维能力差距逐渐形成。

进入高一这种隐形思维能力的差距,就会集中体现,从初中到高一的难度陡坡,其实并不如初一到初二,但高一之所以会成绩更位明显的成绩变动,就在于相当多的孩子,中考的成绩水分过大,单纯依靠的做题套路,而缺乏自主思维能力作为基础。

初二阶段的不同学习模式,在初中成绩体现上尚且不明显,反而可能记忆模型更具有优势。但进入高一知识点进步拓展,单纯的记忆模型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自主思维能力成为比拼关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