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50年代,父母从山东来到黑龙江,闯关东

草原小屋 2024-07-19 13:25:05

50年代,火车图片

1958年,父亲和六个老乡,一起闯关东,第一个落脚地,是吉林通化,六个老乡当了逃兵,返回了山东老家,只剩下了父亲,父亲一个人继续闯关东。

1959年,父亲一个人,继续闯关东,第二个落脚地,黑龙江牡丹江,幸运的是,父亲只读了一段报纸,就成为了一名铁路大修队工人,修建铁路干线。

1960年,母亲携带家人,投奔父亲来了,安家落户在牡丹江市林口县新城,还盖了一所草房子,父母终于有了一个家。

60年代,草房子图片

父亲的工作,常年在外,漂泊不定,父亲想着调换工作,1962年,父亲如愿以偿,调回了新城。

父亲是大修队的队长,认识一些领导,有个领导老乡,帮助父亲调换了工作,从铁路大修队,调换到林口县车务段,分配在新城车站装卸队,当装卸工人。

1962年,父亲在铁路大修队,干了两年,终于回到了新城,结束了奔波在外的生活,与家人团聚了。

父亲在装卸队工作,主要是装卸火车,属于重体力活儿,扛水泥袋子,扁担挑媒,抬大木头,父亲身体瘦弱,有些吃不消,但是父亲从来不叫苦。

60年代,火车站图片

父亲能干,还有点文化,很快当上了装卸队的队长,领着工人干活。

父亲当队长,就是领着工人干活,操心多干活还多,父亲能干,经常获得奖状,劳动模范,我家墙上贴了好几张,都是父亲的奖励。

长期干重体力活,父亲受不了,父亲打算调转工作,父亲是队长,能够接触上领导,父亲想去车站货物处,起码工作轻松,于是父亲开始找人帮忙,开始想办法。

60年代,生活图片

父亲是劳动模范,受到领导赏识,两年以后,调换了工作,担任货物处主任。

1964年,父亲在装卸队,干了两年之后,调换到车站货物处,并且担任货物处主任,负责货车计划,零担货物计划等。

父亲担任货物处主任,和林业农业企业,商业粮库供销社等,都有联系,父亲很珍惜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父亲很廉洁,不烟不酒,请客送礼,一律拒绝,所以父亲干了将近20年,一直干到退休。

60年代,孩子图片

在山东,父母生了两个孩子,在黑龙江,父母生了四个孩子,一共六个孩子,大哥夭折了,剩下了五个孩子。

母亲来到黑龙江,接着生了四个孩子,父母有六个孩子,三个儿子三个姑娘,加上爷爷,家里有九口人,生活相当困难。

有一年,大哥是19岁,意外出了车祸,不幸夭折了,大哥生在山东,却死在黑龙江,父母非常痛心,好歹父母还有五个孩子。

60年代,生活图片

父亲是28岁,坚持闯关东,吃尽了苦头,站稳了脚跟,接着母亲是30岁,携带家人闯关东,这样父母完成了家族迁徙。

因为父亲的坚持,逃离了山东农村,来到黑龙江,还成为了一名工人,也改变了我们家的身份,从农民到工人,开始领粮食吃饭,起码能够吃饱,能够活下来。

回忆起这段历史,深深地感受到,父亲的智慧,父母的坚强,才留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赖以生活。

故事待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