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替朱元璋死守洪都立下大功,为何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9-11 14:53:25

在朱元璋的开国功臣里面,朱文正的死因,可以说是相当隐晦。连老朱本人也总是想避免讨论这个问题。

朱文正从出身来说,那是实打实的朱元璋的亲侄子。

咱们先理一下老朱家的家谱:朱元璋的爷爷朱初一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做朱五一,老二叫做朱五四。这其中朱五一有4个孩子,分别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还有朱重五。为啥没有朱重四呢?因为这个名字是按照出生的时间排的,老二朱五四的大儿子生得早,于是这个重四的名字就到了老二朱五四的家里面。老二有5个孩子,儿子们分别叫做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还有朱重八,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原名。还有一个女儿,干脆连名字都没有记下来。

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家族当中,名字最好记的一个了。估计也是因为过去太寒酸,老朱后来就触底反弹,名字是一代比一代的难念。望爽,策海泊皋蔓,麒麟余积兆,奎颖降璇玑。

这其中朱元璋的亲哥哥有一个孩子叫做朱文正,他的亲姐姐也有一个儿子叫做李文忠。这俩孩子后来都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去了。

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说人的名字起得贱,那就特别好养。但是元朝后期的那种社会情况,什么都养不下去。朱元璋的父母、大哥、三哥全都饿死了。眼看这一家子除了朱元璋之外,还有大嫂跟二哥有口气,大家就想,这个蛋可不能全碎在一个篮子里面。于是这三个人就分头行动,各自找地方要饭去了。

老朱家的血亲们就一直没有联系过,直到后来朱重八变成了朱元璋。26岁那年的小朱攻下了滁州,成了红巾军的一个头目。他的大嫂带着儿子朱文正来投奔他,朱元璋也是从大嫂那里得知,他的二哥朱重六早就已经去世了。父亲的儿子里面就剩下他一个独苗。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还没有出生,所以大哥朱重四的儿子朱文正,是当时他们朱家的第二代人当中唯一的孩子。

从至正四年一家人分开,到至正十四年见到这些亲人,就朱元璋这种严重缺失亲情的人,那一刻肯定是难以想象的激动。《明太祖实录》当中记载,朱元璋对于这个侄子,那真的是像对亲生儿子一样。当然事实证明,这个儿子般的待遇也仅限于朱元璋的亲儿子朱标出生之前。

不过这个时候的朱文正,显然是既懂事又爱学。《明史》当中就有记载过,说有一次朱元璋问朱文正:"你将来想要做什么官?"朱文正的回答相当漂亮:"你要是这么说,那咱就见外了。我跟着您混,还怕将来没钱花吗?只不过这会儿咱还是集体创业的时候,你要是有好处光想着给自家人,那以后谁还愿意给你好好干活呢?"当时的朱元璋听完就觉得,哎,这倒子真是个好侄子。

于是就在攻占了南京之后,朱元璋设立了当时自己这边最高的军事管理部门——大都督府。这个有点相当于宋朝的枢密院,直到后来明朝建立的初期都还存在。首任大都督正是朱文正,可以说老朱对他确实是非常的信任。

朱文正很快也迎来了他一生当中最辉煌的战绩,那就是洪都保卫战。关于洪都保卫战的事,其实和陈友谅手下的两个二五仔有关。在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先攻下了安庆和九江,把陈友谅给打退到了武昌一带。陈友谅手下的一个大将叫胡延瑞,因为扛不住朱元璋的揍,就主动献出了江西的重镇龙兴城,也就是南昌。朱元璋这可乐坏了,一边是为了奖励胡延瑞,就纳了他的女儿为妾,成了对方的女婿,同时还将龙兴改回了原名,叫做洪都。

结果一年之后的至正二十二年,胡延瑞手底下有两个小将领,觉得自己没有受到新领导的重用,就打算重新跳槽回原来的老板那边去。朱元璋一下子就不干了,派徐达、邓愈干掉了这两个二五仔,就把最信任的大侄子朱文正派了过去,还把邓愈留了下来给他做副手。

朱文正镇守洪都之后,就开始大搞基建,修城墙、挖护城河。这些基建在一年之后果然派上了用场。按照《明史纪事本末》的描述,缓过神来的陈友谅倾家荡产,带领60万人进攻洪都。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陈友谅把自己手下官员、将领的亲戚们也全都领了过来。目的很简单,打赢了咱们就在这安新家,打输了那就自己灭自己的族。

眼看陈友谅的军队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的打过来,朱文正一边是拼命抵抗,一边是派人突围去南京向朱元璋求援。但是这会儿的张士诚正在偷袭朱元璋的屁股,攻打小明王韩林儿所在的安丰。小明王死不死都无所谓,甚至他死了可能是最好的结果,可是安丰丢了,那可就是大事了。

朱元璋决定先去救安丰。至于洪都,朱元璋的意思是,只要朱文正能够守住一个月,那你就算完成任务了,到时候我就来救你。这个来求救的人到南京的一路上已经走了一个月,他返回洪都还要一个月,然后再告诉朱文正守一个月,那就是3个月的时间。真是个好伯父!

不过朱文正这个人也是够硬,他让手底下的将领们守城门,然后亲自领着一支军队,哪个城门要是守不住了,就亲自领兵打过来,打完之后再赶紧让人修复城墙。60万大军打了30多次,水路陆路全都上了,硬是没有打下来。陈友谅人都懵了,这城里难不成也有60万人?

但实际上这会儿朱文正手里只有8万人。这8万人最后几乎都打光了,朱文正手下的将领也基本上全部战死。打到了最后,朱文正他自己都浑身是刀口站不住了,他就把自己绑在了旗杆上指挥守军。

等朱元璋终于领兵打过来的时候,整个洪都都已经快被打成废墟了。朱文正算是把陈友谅的锐气全部打散了。后来到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彻底干翻了陈友谅。《明史》当中评价说,江西这一战最大的功臣就是朱文正。

可是这个大功臣,到这人生的高光也就结束了。因为战后朱元璋封赏的时候,显然是把朱文正给落了下来。可能朱元璋还记得当初朱文正说的话,有好处先给别人分。朱元璋那是当真了,你既然大度,那我就不客气了。可是在朱文正的眼里:我客气客气,你还真不客气,你是人吗?就你这样的分法,你们老朱家早晚出反贼。

此后的朱文正脾气就变得异常暴躁,经常打骂士兵。《明史》当中就提到过,当时有个官员就去朱元璋那里举报朱文正。结果朱文正可能是害怕,没过多久人就死了。离奇的是,这个举报朱文正的官员也被朱元璋后来给杀了。这就很离谱,一个大功臣,说没就没,这就很不正常。

《明实录》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朱文正和张士诚私通,被朱元璋发现了。但问题是,这个私通他究竟是怎么通的呢?事实上,张士诚这个人本来就是盐贩子,江西当地的盐有一部分就是张士诚的私盐。

所以这个私通,很有可能就是金钱上的往来,也就是说买了他的盐。那这会儿朱元璋本来就打算跟张士诚火拼,对他要搞经济制裁,结果你还买他的盐。朱元璋发火倒也正常,可是人死了就不正常了。

直到朱元璋晚年,颁布《御制纪非录》的时候,在里面提到朱文正时,才有了另外的一种解释。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大封藩王的时候,自己的十个儿子里面,大儿子朱标是太子,而七儿子早早的就天折了,剩下八个儿子封王。除了这个八个儿子之外,他还有一个藩王,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却也在第一次封王的名单里面,他就是朱文正的儿子,靖江王朱守谦。

洪武二十年,为了让那些总是在地方闹事的藩王老实一点,朱元璋就编撰了《御制纪非录》。里面有一段是和靖江王朱守谦说的,老朱在这里面说:“你爸爸当年就是太任性,不听劝,结果才被我给打死了。”

那结合《明史》、《明实录》还有《御制纪非录》的内容,朱文正的死因差不多就是:鄱阳湖之战结束之后,朱文正因为没有封赏,在南昌城里面就越来越暴躁。再加上年纪轻轻的就做了大都督,权力大了人就野了,不仅在当地发挥了老朱家藩王的特性,草菅人命,而且还和张士诚勾勾搭搭。

朱元璋怕有人冤枉自己的侄子,就处死了告状的人,然后把朱文正叫到了南京亲自去问。没有想到朱文正到了之后,就开始和朱元璋打擂台:"凭什么我立功了,你啥都不给我?我要是有罪你就说有罪,没有罪你就给我指明了。"朱元璋都气乐了了:“哟呵,不给你封赏,老朱家就要亡了吗?”

朱元璋一怒之下就手持钢鞭一通乱打,结果老朱内力太强,失手就把人给打死了。

朱文正去世之后,为了保全自己兄长的颜面,朱元璋也没有公开他的罪行,还封赏了他的儿子,成了大明的第一批藩王。

靖江王一脉一共是传了14代,一直到清朝的顺治七年,末代靖江王被孔有德杀害才终结。他是整个明代传承时间里最久的藩系。从这来看,朱元璋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大哥了。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