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进行人工防凌爆破,为何不等冰自然融化?凌汛的威力太可怕

鱼缸里的假山 2024-03-30 23:08:52

这两天,黑龙江位于呼玛县的江段传来一阵阵爆炸声,江面的冰块被炸到几十米的空中,几公里长的江面瞬间“解冻”。可是明明气温正在升高,为何不等这些冰自然融化呢?

其实这种事情对南方的人来说确实难以理解,不过东北地区的人应该稍微知道的多一些。

首先要为南方的朋友科普一下什么是凌汛。

大家知道,中国的大江大河是有南北走向的,但是越是往北流,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往北边流着流着,水流慢慢就冻住了,江面河面也冻住了,日积月累下来,下游的冰面就会把大量的水流挡住,上游的水位就会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

然而一个冬天过去后,上游又会先融化开河,大量的浮冰和大量的水流涌至下游,又在一些河道拐弯的地方被冰块或者地形卡住,就会很快形成一个由冰块组成的大坝,这被称为冰坝。这种冰坝会严重堵塞河道,使上游水位壅高,造成上游城镇及工矿区受淹,或抬高水电站尾水位,减少发电量。

当冰坝承受不住上游河段的冰和水压力时就会自然溃决,此时大量流冰突然下泄,两岸的建筑物就会遭殃,如果挡住这些冰块的是一座大桥,那么这成千上万吨的冰块甚至可以撞毁大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情况一般就被称为凌汛。

2021年3月28日夜里,黑龙江哈尔滨方正县境内的蚂蚁河,突然发生了特大凌汛,到了3月29日早5时50分,方正县新兴大桥的一号桥板就发生移位下沉。同日11时40分,这些冰块直接将新兴大桥的2号墩和3号墩撞塌了,幸运的是,该事故未造成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凌汛的威力可大可小,这主要跟河道的水流量、地理位置和河道形态有关,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弯曲回环的地方更容易出现严重凌汛。黄河的“几”字形河道导致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更容易发生凌汛灾害,黄河凌汛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其他地区高,往往造成较大灾害,是防凌的重点流域。而且黄河的水流量较大,一旦出事,影响也不小。

1929年在山东省利津县,黄河冰坝堵塞河道,造成决口,淹没了利津、沾化两县60余村;1933年,在内蒙古磴口县,黄河凌汛决口,300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没许多村庄良田。

所以人们自然就要开始研究如何防治凌汛,而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炸冰。

只需要利用很简单的爆破手段,就可以最快地炸裂冰盖,解决河道堵塞问题,在冰坝未成型之前提前解决问题。

但是在炸冰之前,我们还是要提前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河段进行监测,实地查看河面封冻情况、河道形态及流凌运动轨迹,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此外,水流是形成凌汛危害的主导因素,所以就可以利用上游水库控制下泄水量,这样也能有效减少此类灾害的发生。

在本文开始时提到的黑龙江呼玛段,其实每年都会进行人工防凌爆破,今年由于气温原因,比去年早五天就行动了。

现在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因为凌汛而造成的事故极少发生,所以很多人对这种事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也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对于灾害防控工作的重视和有效实施。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许多防治凌汛的方法和手段,但这些灾害仍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抗拒性。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技术手段,更需要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每年的凌汛季节,我们都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