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那个敢跟金国“叫板”的南宋国民级硬汉,究竟有多刚?

晴朗看文史 2024-11-06 22:58:49

公元1170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临行前,范成大一脸坚毅地对宋孝宗说:“臣已安排好后事,愿为国家赴死!”

“你是去为国谈判,又不是去打仗,不至于赴死这么严重。”宋孝宗尴尬不已。

1.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退位后,将皇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shèn),是为宋孝宗。

从此,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赵匡胤一脉。这对于因为“烛影斧声”,死得不明不白的赵匡胤的在天之灵来说,或许算是一个安慰。

只是此时的皇位对于宋孝宗赵眘而言,却并不是什么香饽饽。

赵眘其实也算是一位颇有抱负的君主。继位之后,他重新启用主战派老将,下诏为岳飞平反,赦还了岳飞被流放的家属,让为岳飞鸣不平的人们得到了巨大慰藉。

他还发动隆兴北伐,先后夺回了泗州、灵璧等地,重振了南宋的国威和军民的士气。

只是南宋的衰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隆兴北伐虽然有一个不错的开局,却还是以惨败告终,作为战败方的南宋被迫向金国割地又赔款。

与此同时,南宋在精神上也备受打压。一来,宋朝祖陵落在“沦陷区”,这让宋朝皇帝“以孝治国”的国策显得非常可笑。

二来,每次有金国使臣来宋廷带话时,宋朝皇帝必须“起立受书,以授内侍”,也就是亲自下座,恭敬地接过国书的意思。

而金国接受南宋的国书时,只需要让侍者接手后再呈送金国皇帝即可。

同样是一国之主,为什么金国皇帝可以派侍者呈递国书,宋朝皇帝却必须走下龙位,亲手去接?这显然不是身为君王应有的姿态,简直是宋朝皇室的奇耻大辱。

宋孝宗有心改变这一现状,便找朝臣们来商量。怎料朝臣们畏畏缩缩,左相陈俊卿连连摆手,说:“皇上,这件事恐怕还得忍耐,以大宋的国力,不允许我们单方面修改协议啊!”

宋孝宗非常愤怒,骂道:“事事认怂,要你何用?”

随后直接罢免了陈俊卿的相位,命令右相虞允文迅速物色使者人选。

虞允文找了一圈,都没有人肯接这个任务。宋孝宗除了叹气别无他策。

此时,忽然有一个人冲进大殿,对着宋孝宗就说:“陛下,臣愿意去!”

2.

说这话的,正是刚刚外出办事归来的范成大。

范成大是南宋诗人,虽然父母早亡,家境贫寒,但他一直想尽办法刻苦读书,28岁这一年中了进士。

做官同时,范成大和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是个能力与才华集于一身的男子。

宋孝宗万万没想到范成大竟敢主动请命,接这种人人都撂挑子的烫手山芋,当场夸奖范成大说:“爱卿卓尔不群,朕果然没有挑错人。”

范成大一脸坚毅地说:“臣已立后,为不还计。”微臣已安排好后事,愿为国家赴死!

宋孝宗十分尴尬,连忙劝道:“朕不发兵败盟,何至害卿!啮雪餐毡或有之。“

你只是去洽谈,不是去打仗的,不会有生命危险。不过像苏武一样风餐露宿、吞毡饮雪倒是有可能……

范成大郑重地问:“既如此,能否请皇上将修改‘受书仪’一事写入国书中?”

宋孝宗赶紧摆摆手说:“不可以,这件事不能太正式的表达,你找个机会私下聊聊就行。”

范成大十分无奈,自己本来就是为了“受书仪”一事专程出使的,结果事情还不能写在国书里,只能当成私事去沟通,能谈得下来才怪!

如果换做别的使臣,接到这种“私下谈谈”的任务,就随便谈谈或者不谈喽,反正连皇帝都认怂,使臣又怎么硬得起来?

可是范成大不,他偏偏要顶着压力上阵,力争不辱使命。

来到金国,呈上国书后,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恳请一议!”

金世宗对此不屑一顾,说:“你们国书中都没写要更改受书礼仪,你上什么奏章?没写进国书的内容不要谈。”

但范成大坚持要改:“不管国书上有没有写,受书仪确实应该修改!”

金世宗勃然大怒:“朕还能受你这种人的威胁?你是不想活了吗?”

范成大铁骨铮铮,毫无退缩的意思,眼看着就要人头不保,幸亏有金国朝臣劝说道:“两国交恶,不斩来使”,范成大才算捡回一命。

3.

尽管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范成大却并未就此罢休。他不断寻找机会与金国官员交流、沟通,试图说服他们理解并支持南宋的立场。凭借卓越的学识和口才,他逐渐赢得了部分金国官员的尊重和理解。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范成大虽然未能直接更改“受书仪”,但他却为南宋争取到了其他方面的利益:金国终究还是同意宋朝迁移陵寝,并归还了宋钦宗的棺椁。

这虽然与最初的期望有所差距,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成果了。

回国后,范成大受到了宋孝宗的亲自接见和嘉奖。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揽辔录》一书,详细记录了这次出使金国的点点滴滴。这本书不仅成为了研究南宋与金国关系的重要史料,更成为了范成大忠勇精神的见证。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回顾范成大的故事时,仿佛能看到那幅画面:一位文弱书生,挺直了腰板,在金国的朝堂上据理力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定和勇气,让人为之动容。

弱国虽然没有话语权,但只要我们敢于挺身而出、敢于发声、敢于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战,就一定能够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尊重。

范成大的铁骨铮铮和忠勇精神,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