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全网爆红,十年后竟然等来续作

俊晖电影 2024-05-24 09:34:30

相信很多人都在视频网站上刷到过一个美丽的藏族少女:茨姆。

偶然闯入镜头的她,有着不输明星的惊人美貌,在短视频平台爆红。

更令人惊讶的是,十年后的她成功逆袭,成为励志传奇。

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奇遇的记录者,是一位日本导演:竹内亮。

2010年,为拍摄长江纪录片,他沿长江而行,跨越6300公里。

茨姆就是在那时偶然被他的镜头拍到。

十年后,竹内亮重走长江路。

再会当年的采访对象,记录十年间的物转星移,最终完成了纪录片《再会长江》。

藏族少女茨姆再次出镜,当年的藏族少女,如今是一家高级民宿酒店的老板。

如果要概括纪录片《再会长江》给人的观感,可以概括为:浪漫、真诚、质朴、感人。

今天就来聊聊这部不该被埋没的9.3分良心纪录片。

再会长江

导演: 竹内亮

编剧: 竹内亮

主演: 竹内亮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首播: 2022-02-18(中国大陆)

集数: 9

单集片长: 54分钟

《再会长江》记录了长江这条母亲河以及沿岸居民十年来的变化。

片中既有震撼人心的美丽风景,也有感人至深的人间故事。

最难得的是,纪录片并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的视角。

而是聚焦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人生境遇,立场客观,不吹不黑,可以感受到导演的真诚和善良。

全片共9集,从长江的源头开始,最终来到入海口。

值得一提的是,《再会长江》的电影版也将于5月24号在中国大陆上映。

可以在大银幕上领略壮观的长江美景,机会难得。

导演竹内亮与中国渊源颇深,定居中国的他已然是个中国通。

此前,他还拍摄过口碑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向全世界展现疫情之后武汉人的真实生活。

竹内亮的作品风格朴实,喜欢聚焦小人物,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一众宏大叙事的喧嚣中,让人耳目一新。

说起来,长江对于日本人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究其原因,可能日本人太爱《三国演义》,而长江沿岸许多地方与三国相关,像赤壁、白帝城等。

早在1981年,就有一位日本青年佐田雅志拍摄了纪录片《长江》。

当时藏区还未对外国人开放拍摄,他遗憾没能拍到长江的源头。

佐田雅志《长江》1981

没想到30年后,竹内亮替佐田雅志完成了拍摄长江源头的心愿。

不仅登上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还拍到了长江源头冰川融水的第一滴水。

十年前已经走过一遍的路,如今再走,能直观感受到时间带来的改变。

很多人和景都变了,但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纪录片最动人的部分,无疑是在长江源头的偶遇。

藏族牧民淳朴真挚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

十年前,竹内亮在香格里拉偶遇藏族少女茨姆,当时的茨姆17岁,抱着小羊在景区与游客拍照赚钱贴补家用。

茨姆从未离开过香格里拉,对于大城市的繁华一无所知。

她也不敢相信头上飞过的飞机,能载着几百人飞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于是导演竹内亮和当时的主持人阿部力,突然有了个浪漫的想法:带茨姆去上海游玩,见见外面的世界。

他们将茨姆一家接到上海,带他们游览了这座繁华的大都市。

住在长江上游的茨姆,第一次来到了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没想到这次经历,在茨姆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十年后,它抽枝发芽,绽放出傲人的高原之花。

刚相遇时,竹内亮问茨姆有没有梦想,茨姆茫然笑答没有。

但这之后寄给竹内亮的信中,茨姆说她现在有了梦想:开一家民宿。

10年后,竹内亮回到香格里拉,询问路人后才得知村里最大最漂亮的那栋房子就是茨姆家。

走近才发现这是一家高级民宿酒店,酒店名就是茨姆的姓名。

竹内又惊又喜,当年的藏族少女真的梦想实现了。

十年后的茨姆褪去少女的青涩,多了几分干练,依然美丽如昔。

几年前,她贷款开了这家酒店,当上了酒店老板。

酒店内的装修是她自己参与设计的,素雅又高级。

十年前还靠烧柴取暖的她,如今已经为酒店配上了地暖。

这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为过。

茨姆的母亲一见到竹内亮就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她说这一生玩过最开心的一次就是去上海的时候。

也正是上海之行,在酒店的见闻,打开了茨姆的眼界。

她的梦想有了现实的模板:一家设施齐全,装修素雅的高档民宿。

十年的变化可以这么大,人生际遇难以预料。

然而,当茨姆虔诚地面向落日祈愿时,她分明还是十年前那个真挚淳朴的藏族少女。

有些东西改变了,但有些东西一直都在那里。

这也是《再会长江》中贯穿始终的含义。

片中还有一位偶遇的藏民,也令人印象深刻。

当时竹内亮的车陷进高原冻土动弹不得,幸好遇到了藏民救援队。

大伙儿忙到天黑,终于把他们的车拉了出来。

竹内亮因此结识了这趟长江之旅的第一位主人公,藏族牧民:索南旦真。

索南旦真把竹内亮一行人带回蒙古包,用传统的藏民食物招待他们。

性格腼腆的索南旦真,不善言辞,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

于是一个日本人和几个藏族人用磕磕巴巴的普通话尬聊,主打的就是个各说各的。

旦真住在沱沱河支流沿岸,也就是长江的源头。

之前这片区域曾经有一个住着几百人的村庄,几年前,在政府的支援下,全村人都搬去了城镇,但是旦真留了下来。

他和家人依然在草原上放牧,坚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用的电来自太阳能,喝的水取自沱沱河。

竹内亮问旦真为什么不离开,去生活更便利的地方。

汉语不流利的他,突然用藏语说道:我从小就在这边长大,这里空气好,山清水秀,我舍不得离开,我就想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生命的终点。

虽然竹内亮听不懂藏语,但在高原晴朗的阳光下席地而坐时,对这片纯净大地的眷恋之情,已经跨越了语言的障碍。

徜徉在时间的河流中,有人坚守,有人改变。

另一个有趣的主人公是来自泸沽湖畔的摩梭女子:甄甄。

十年前,竹内亮结识了甄甄,如今的她变了吗?

泸沽湖也是长江上游水系的一部分,这里生活着一个特别的民族。

摩梭人以母系社会制度而闻名,即:男不娶,女不嫁。

奉行走婚制,男女婚后仍与各自亲人生活在一起,并不同居,孩子由女方家人抚养,家中地位最高的是祖母。

当年,未婚的甄甄遵循着传统摩梭女子人生轨迹,

认为自己以后也会成为一名祖母,在泸沽湖畔一直生活下去。

如今的甄甄有了个可爱的女儿,2015年年底,她和男友结婚了。

但甄甄依然奉行走婚,并没有出嫁到男方家,而是和祖母家人生活在一起。

但她的丈夫很多时候也住在这边,包揽家务活。

于是甄甄并不会洗菜做饭,好意为竹内煮米线还煮成了“黑暗料理”。

不知在见惯了家庭主妇的日本人眼里,会不会有点震撼。

变化最大的可能是泸沽湖。

为了不让生活污水排入湖内, 原本在湖边的房屋都往外退了大约80米。

以前在泸沽湖沿岸的客栈都没有了。

湖边空出来的土地即将被改造成公园,泸沽湖的生态保护比十年前做的更好了。

为了保护湖水,湖里的水也不让抽了,每家都用上了自来水。

摩梭人的生活方式也更现代、更便利了。

湖上禁止引擎动力船航行,只有手摇橹船才可以通行。

清澈的湖水像镜面般映照着蓝天白云,船仿佛漂浮在天空上,美到窒息。

未来,甄甄计划送孩子去城里上学。

所以她和丈夫会离开泸沽湖,去城里组成三口之家。

竹内亮感叹道:让甄甄改变走婚的,不是她的丈夫,竟然是应试教育。

中国社会和价值观正在变化,是否有不变的东西呢?

竹内亮回答说,要找到没变化的地方真的很难。

长江源头没改变,但长江其他地方几乎都变了。

对日本来说,30年前和30年后基本没什么变化,而中国几乎什么都在变。

谁能想到,过去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如今已经在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最后一集,竹内亮终于来到了长江的入海口。

在长江源头,他曾将手伸进水里,感受到来自冰川的刺骨寒意。

在长江的入海口,他再次触摸了江水,这时的江水是温暖的。

奇妙的首尾呼应,仿佛这来自高原的冰川之水,经过6300公里的奔腾,

见证过无数人间故事,竟也因而有了温度。

《再会长江》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温度的纪录片,贯穿全片的主题是“改变与不变”。

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发展的经济,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作为外国人,竹内亮的视角应该是最受震撼的,可贵的是全片没有偏见和猎奇,有的是对普通人的注视、关怀与尊重。

“叹人生之须臾,慨长江之无穷。”

物转星移,惟有时间的河流亘古不变,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停奔腾向前。

*本文作者:RAMA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