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问界将理想汽车拉下新势力的王座取而代之,成为一匹响当当的“黑马”,不仅震惊了车圈内外,也出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CEO余承东的意料,并自我调侃:“余大嘴变成余小嘴了。”
至于大嘴变小嘴还是变大炮已经无关紧要,问界在2024年第一个月的销量夺得新势力榜首才令人惊叹。据问界官方数据显示,赛力斯与华为共同打造的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2973辆,环比增长34.76%,同比大涨590.80%,增速堪比火箭。其中,问界新M7交付31253辆,占了九成,直接卖爆再创新高。
但戏剧性的是,问界领跑的同时,素有“遥遥领先”之称的华为却正陷在舆论风波之中。同属于鸿蒙智行模式下的智界S7交付难的问题被摆上台面,华为的鸿蒙智行模式问题开始暴露。一边是“遥遥领先”,一边是“遥遥无期”,原因何在?
l 华为深陷舆论风波
但凡故事总有起因经过结果,华为和智界S7的舆论故事很简单,但也遵循故事结构。起因是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爆料称,因智界S7车型大面积交付困难,奇瑞某高管引咎辞职;结果是1月31日,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回应表示:“网上传言并不属实,双方合作顺利。”
故事的经过是,此舆论持续发酵,车圈内外对智界S7交付“遥遥无期”的原因进行了一番猜测推敲,擎动总结了一下原因大致归为两类,但归根结底无非是产能的问题,车生产不出来。
一类是让奇瑞背锅。智界S7与星纪元ES、瑞虎8/9等奇瑞自家车型共享产能,而星纪元ES和智界S7无论在价格、定位方面都类似,星纪元ES交付却很顺利。因此有人猜测奇瑞利用智界交付的“空窗期”,借华为的流量为自家星纪元ES带来更多的销量。
但仔细想想,这个理由站不住脚。于奇瑞而言,智界和星纪元同样承载着奇瑞品牌向上的使命,将一起进军高端新能源市场,手心手背都是肉,实在没理由耍这伎俩。
另一类是华为芯片短缺。有知情人士表示,智界S7交付难的真正原因是华为的芯片供不应求。智界S7用的是华为开发的芯片,去年12月总共也只有近2千台车的芯片。汽车知名媒体人吴佩公开表示,智界S7/阿维塔12都面临着芯片不够的问题,之所以问界M7不受影响是因为尚未切换到该块芯片。
如果按照此说法,倒也不是说不通。毕竟华为手机曾在供应链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或许将在汽车领域重现?智能汽车领域对芯片的需求更加迫切,倘若华为真的缺少芯片,那么华为的汽车圈之路将会万分坎坷。
针对以上两种原因的猜测,无论是奇瑞还是华为官方都没准确回复,也没有证实。而唯一得到官方证实的第三个原因是智界S7产品初期良品率不高。不过无论是何种原因,和我等吃瓜群众看热闹的心情不同,购了车的消费者却因为“遥遥无期”的新车开始焦虑、抱怨。
为了安抚消费者的情绪,1月15日,鸿蒙智行回应工厂正在全力生产,并针对延期交付的订单推出补偿方案,向去年11月28日-今年1月15日支付大定的用户承诺,车辆交付时间超过6周的,提供每天200元的补偿金,封顶一万元。
先抛开舆论不谈,仅从智界S7此次的交付难问题上,可以看出华为的鸿蒙智行模式问题开始暴露,此前问界同样出现过交付难的问题。
l 华为鸿蒙智行模式问题初显
无独有偶,智界S7的交付难问题曾经也在问界新M7身上上演。去年9月,AITO问界新M7上市,销量火爆,被官方称为“起死回生”之作,导致交付时间推迟。余承东追加10亿投资并召集了2万名工人,开启两班倒的生产模式,才提高了产能。
智界S7和AITO问界都是华为鸿蒙智行模式下的产物,按目前来看,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是成功的。因此,智界S7的成功与否对华为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将直接成为衡量华为鸿蒙智行模式能否进一步扩大的砝码。
如果智界S7失败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对华为来说都是不利的。因为奇瑞的后面还有江淮、还有北汽。余承东曾经坦言:“帮助合作伙伴成功,我们才能间接取得成功。”
而如果问界成功,智界不成功,那华为难免被贴上“偏心”的标签。毕竟奇瑞与赛力斯不同,前者本来就强,与华为合作是锦上添花;赛力斯本就势弱,没有华为就活不下去,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就是“当家人”。因此,华为偏向赛力斯便显得理所当然,这也正是问题所在。后续合作的车企,诞生的每一个“X界”将不可避免地上演争风吃醋的戏码。
因此,如何协调和车企的关系、获得车企的信任,就成为华为鸿蒙智选车模式的重中之重。“华为系列”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必然存在,华为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一碗水要如何端平是艺术、更是能力。
l 擎动点评
华为鸿蒙智行模式问题初显是好事,无论对车企还是华为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打造下一个成功的“问界”成为可能,华为的朋友圈也将持续扩大。
那么,智界S7能否成功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