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感到学习不快乐,原因常和家长的这2点做法有关

敖爸聊教育 2023-05-30 23:55:55

01 只给孩子压力却不给孩子鼓励

相信有不少家长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家宝贝小时候那么聪明伶俐,现在越大越不爱学习呢?

在这里,我想先分享一个真实故事,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感悟。

我亲戚家有一个女儿,从小就是人见人夸,不仅可爱,还特别聪明伶俐,尤其是在算术方面优于常人,大家都认为小女孩以后上学,一定是个数学小天才。

等到孩子上学后,亲戚夫妻俩都有自己的工作,比较忙,为了不耽误工作和孩子的学习,两人进行了分工。

其中爸爸负责女儿的语文和英语,妈妈负责女儿的数学。

刚开始,小女孩果然不负众望,不管是哪门学科的学习都始终名列前茅,变化是从三年级以后开始的。

小女孩的语文和英语继续保持着极大的优势,不仅如此,她还特别喜欢语文和英语,可对数学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畏惧心理。

到了五年级,小女孩的语文和英语在班上仍旧是最强的,其中语文素养更是远超同龄人,可此时数学成绩却开始惨不忍睹了,更为严重的是,小女孩开始觉得学数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后来发展到只要是做数学题,她就变得手脚僵硬、神情木讷、思维凝固,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

亲戚向我求教,我在沟通之后才发现,问题基本上出在妈妈的身上。

妈妈从一年级辅导孩子数学时,就对女儿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苛刻到四年中,女儿都未曾听到过妈妈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

很难想象,疼爱女儿的妈妈,不鼓励女儿就罢了,却还经常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大声呵斥,以为这能促使女儿变得比别人优秀。

妈妈的举动,让一个原本非常好学的女儿变得非常厌恶数学,对数学失去了信心。

在权衡利弊之后,爸爸当机立断,把辅导女儿数学的任务也一并接过去了。

他没有急于为女儿补缺补漏,而是先从恢复女儿学好数学的信心入手,重新焕发学习自信。

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朋友女儿才算是完全恢复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伴随信心而来的,就是她的数学很快就达到班级前几的水平。

在现实中,类似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在我看来,孩子书念得不好,最应该反思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我发现,很多家长在陪读中,关注的重点常常是“你写了作业没有、你考试在班上第几名”这样的短期目标,却完全忽略了诸如孩子的“学习兴趣、成就感、价值感、学习内驱力”这样的长期目标。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获得到价值感和成就感,他们就会看不到希望,从而觉得学习是一个痛苦不堪的过程。

说到底,孩子在未来能否成人成才,在智商正常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取决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02 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值

家长对孩子合理合适的期望值,能成为推动他们进步的动力。

相反,家长对孩子如果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种期望值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即使有心也无力去实现。

当孩子无法实现家长的过高期望值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最终就会越来越抗拒学习。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家长,他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学霸,因此给孩子提出了很多的目标和要求。

有这种想法本也无可厚非,在刚开始,在正常压力之下的孩子,也确实发展得非常优秀。

孩子父母一看,觉得这下子有戏了,不再满足于之前的“小目标”,然后父母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考试第一还不够,必须要满分;班上第一还不够,必须要年段第一……

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其实已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最大承受能力,就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了,孩子更在心里产生自己是在为父母而学的错觉。

弓弦绷得过紧也会断掉。孩子到了五年级之后,再也受不了这种压力,最后崩溃了,死活都不愿意学,到了躺平摆烂的地步。

结语

如果学习这个行为能让孩子享受到乐趣的话,孩子就会乐此不疲。

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

答案是:如果家长引导有方,完全可以让孩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让本是充满乐趣的学习,变成了孩子的噩梦。

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适当地调整,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让学习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生涯中的一件快乐的事情。

0 阅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