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这个民国将领,真算得上是一名悍将,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也被他打的产生了恐惧。
在解放战争中,也多次和解放军对阵,特别是在金门岛战役中,更是让叶飞将军在登陆战中吃尽了苦头。
而他的成名,就是从鄂西会战中的石牌战斗中一战成名,还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崔可夫,可见他在石牌战斗中的勇猛形像。
胡琏将军
1943 年,日军已经占领湘鄂边境的要隘渔阳关,直接逼近石牌要塞。
石牌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重庆的一个天然屏障,倘若失守,日军可直接窥视四川,整个大西南将面临严重威胁。
于是蒋介石紧急电令陈诚要死守石牌,陈诚就将此重任交给了胡琏。
胡琏得到命令后,深知此战关系重大,他还带领全师祭拜了天地,誓要与石牌要塞共存亡。
在战争开始前,胡琏在分析了敌我优劣后,认为日军的武器精良,又有飞机大炮,不能用正面硬拼的方法,而应采取智取的策略。
他根据石牌环山的复杂地形,计划与日寇展开山地作战,以减弱日军在武器方面的优势。
为了表示与阵地共存亡,舍生报国,他还给亲人、朋友都写了遗书: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荣耀所在。
胡琏率领的第十一师负责守卫石牌要塞的核心阵地,陈诚亲自打来电话询问胡琏:你有没有把握守住石牌要塞?
胡琏也知道此战已无退路,慷慨回答: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战役初期,日军第三师团于5月28日首先向南林坡阵地发起进攻。
南林坡是由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防守,其中七连防守中间阵地,八连防守左翼,九连防守右翼。
日军凭借兵力的优势,对南林坡发动多次冲锋,中国军队据险死守,利用交叉火力大量杀伤日军,连续打退日军多次冲锋。
青年时的胡琏
后来日军又集中兵力攻击右翼的九连阵地,九连伤亡殆尽,阵地被攻破,接着八连阵地也丢失,连长当场壮烈牺牲。
在两翼阵地都被攻破后,七连仍坚守中间阵地,建立环形工事与日军誓死抵抗。
七连是三营最强的连队,配有重机枪排和迫击炮排,日军三面夹击仍未能突破,且伤亡惨重。
无奈之下,日军调来5架飞机,并运来重炮,对七连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中国军队阵地工事完全被摧毁。
迫击炮排至排长以下全部牺牲,重机枪排也所剩无几,但七连官兵仍然依靠地势坚守不退,顽强战斗。
战至5月31日,因第一防线其他阵地相继丢失,南林坡已失去继续坚守的价值,七连才奉命撤出阵地,此时整个三营仅剩70余人。
5月29日,日军又调动第三十九师团主力分兵两路向牛场坡出击。
中国军队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毫不气馁,冷静作战。
激战一天后,在日军不能攻占阵地的情况下,又架起大炮进行抵近平射,飞机也不间断扫射,中国军队伤亡过半后撤离阵地。
同样在29日,日军三师团另一部又向天台观进攻,日军起初想派出一支奇兵沿着点心河从背面攻占天台观,被胡琏守军及时发现。
胡琏守军利用暗堡机枪和集束手榴弹大量杀伤日军,日军丢下300多具尸体后狼狈而退。
偷袭失败后,日军只能从正面强攻,中国军队虽驻守天台观的仅有一排的兵力,但凭借着险要地势和交叉暗堡的火力,居高临下,有效打击了敌人的进攻。
誓师尢会上的胡琏
久攻不下的日军杀红了眼,继续增兵中畑护一郎第六联队,同时调来航空大队对天台观后方进行狂轰滥炸,想切断天台观与其他部队的联系。
胡琏守军孤军退守在一棵大冬荆树下继续战斗,敌军炮兵和飞机又将冬荆树炸毁,步兵冲上阵地后,中国守军与之展开肉搏,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日军攻占天台观。
至此,日军突入到第二防线,向石牌中心推进。
5月31日,日军进攻石牌外围防线,他们首先集中兵力冲锋攻击,但石牌山石树木林立,不便于集体冲锋,且中国军队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日军大批倒下,伤亡惨重。
随后日军把大部队分成无数小股,在飞机的配合下同时出击,见缝插针,猛攻中国军队阵地。
中国军队分兵把守,一对一地打击敌人,战斗异常激烈,日军不计伤亡地连续冲锋,很多阵地前日军的尸体呈扇形散开,一层叠一层,其状惨烈无比。
同时在曹家畈阵地上,甚至出现了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和炮声,只有震天撼地的喊杀声和痛苦嚎叫声混在一起,曹家畈肉搏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
攻击三角岩的日军1000余人,在付出重大伤亡后始终不能占领中国军队阵地的制高点,竟然不顾违反日内瓦条约,施放了毒气。
中国军队将士用湿布捂脸坚持战斗,最终奇迹般地将日军击退。
当战斗进行到激烈的白刃战时,尽管日军战士的白刃战训练有素,且刀具锋利,占有一定优势。
但胡琏所率领的 十一师全体官兵毫不畏惧,不怕牺牲,如饿狼般扑向日军,一批批人倒下又一批批人往前冲,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胡琏成功击退了进犯石牌要塞的日军,并给予日军大量杀伤。
据统计,石牌保卫战中日本军队伤亡 25718 人,而国军仅伤亡一万余人。
这场战役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西方将其比喻成“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胡琏也因此战役而名声大噪。
石牌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有效的战术,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此役不仅保卫了石牌要塞,也为鄂西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