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为孝?
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最难。
孔子教导我们,要对父母孝,就要学会将自己的脾气收敛,好好地对待父母。
我想,你在家里,街上,超市里,商场里,会看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对小孩千依百顺。
如果小孩想要什么东西,父母总是哄着小孩,给他买,给他最美好的童年。
如果家里吃饭,父母总是把鸡腿、鸡翅、鱼最好吃的部位留给小孩。
如果小孩不开心,父母总是想办法哄小孩开心。
如果小孩遇到困难,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小孩渡过难关。
小孩的喜怒哀乐,总是牵动着父母敏感的心。
父母一生总是操心小孩。
父母会操心小孩的成长、上学、就业、事业、家庭。
父母对小孩的叛逆总是无条件地包容。
父母有时也会骂小孩,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小孩实在不听话,才会忍不住骂几句。
父母,把最好的脸色,最好的生活条件,都会无私地奉献给子女。
然而,子女呢?
子女渐渐长大,有了各种心事,有了各种朋友,个人的认知不断地提升,于是,有人对父母的态度也有些微变化。
他们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就会流连于朋友圈,不想听父母的唠叨。
他们会觉得父母的话好烦,有时聊电话,不耐烦了就会直接挂电话。
他们会觉得父母的关心太过了,大小事,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觉得很烦。
于是,当父母再次问时,他们就会敷衍了事,不想回答父母的话。
他们有时会觉得父母的认知太低了,跟不上时代,于是,和父母聊天时就会用知识碾压父母,觉得自己了解很多,父母知之太少。
他们会觉得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有一点隐私,于是总想远离父母,将自己包裹在自我世界里,外人走不进,父母也走不进。
他们会觉得为什么这么多兄弟姐妹,父母会偏心。
于是,兄弟姐妹多的父母,有时候反而奇怪地出现这种现象,子女不和,谁也不想多去照顾父母。
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从来不想一下,父母在养育自己的时候,那辛苦的模样。
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不开心,在情感上失落,在生活上失意,在外面受了气,在外面总是保持和颜悦色。
当他们回到家里,父母就成了出气筒。
父母只要一说话,就会激起他们的斗志,恶言恶语向父母,好像是父母的错,使他们在外面受了委屈。
他们,嘴上说着要孝顺父母,在行动上,总是对父母不好的脸色。
父母有时看到他们的脸色,会不敢说话,担心说错话,引来一顿骂。
然而,无论子女如何对父母,父母依然保持对子女的爱。
父母会忧心地想,子女是不是受了委屈才这样,想方设法安慰子女。
回到主题,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孝的文化,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要做到对父母孝,不是只给他们吃,侍奉一下就可以了。
对父母孝,要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给他们最好的脾气。
父母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要懂得珍惜。
我们要像父母对我们一样,对父母包容,对父母呵护,对父母关心,对父母的爱,懂得反馈,懂得感恩。
孝,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滋养着我们民族,熠熠生辉,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