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军事关键点,是一群文官来决定,不打败仗反而奇了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8-22 00:38:20

大明弘治十六年三月十七日,紫禁城乾清宫,弘治皇帝的办公室。

明孝宗朱祐樘是大明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总体来说,孝宗皇帝口碑还不错,在位期间有弘治中兴之说,这一年,弘治皇帝33岁,是他在位第16年。

此时朱祐樘在刚刚看完辽东监察御史王献臣的奏报后,不由得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这份奏报与半年前奏报截然相反,因为在去年十二月,兀良哈泰宁三卫部落对外劫掠建州女真的朝贡使者,公然挑衅大明天威,这无疑是打了朝廷的脸,宁远备御都指挥张天祥在得到建州女真的求援之后,立刻带领三千铁骑出击,斩首兀良部落蒙古士兵三十八人。

事后,内阁就便接到了辽东镇守太监朱秀、都督佥事杨玉、巡抚都御史张鼐联合奏报,除了对于事情本身之外,还有就是向朝廷表奏对以张天祥为首的等有功将士犒赏。此战虽然仅仅是小捷,但朱祐樘对此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但事隔不过三个月就发生了惊天逆转,因为根据王献臣奏报,这场所谓的胜利实为张天祥等人自导自演的一出杀良冒功的大戏,也就是张天祥等人先是派人袭击建州女真贡使,而后又借此诬赖并偷袭泰宁卫部落,杀死蒙古百姓来冒功请赏。

此事非同小可,并且事件涉及边将擅开边衅,一旦引发蒙古部落反击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朱祐樘不由得极度震怒,皇帝不怕你办错事,但不能允许你欺瞒,因此朱祐樘决定一查到底,查!必须给朕查清楚!朱祐樘并且越过内阁,一道旨意直接让大理寺左少卿吴一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杨玉联手调查。

可是让朱祐樘万万没有想到是 ,吴一贯和杨玉二人作为皇帝钦点的办案大臣,竟没有亲自前往实地办案,而是将查案的职责委派了山东左参政宁举等人去处理,这种事情居然还能转包实在是搞笑,专案组调查人员一路风尘赶赴辽东,开始彻查此案。一番调查之后,专案组认定,张天祥的祖父张斌系此案主谋,其指使孙子张天祥等人杀良冒功。

而此案的匿名举报人都指挥杨茂、杨钦父子同样存在诬告行为,但这并不影响张斌、张天祥祖孙等人的犯罪事实。吴一贯和杨玉二人拿到调查结果后,没有经过任何复查,随即给出判决意见:张斌斩首,张天祥绞刑,其余涉案人员均依律定罪,而涉嫌诬告罪的杨茂父子也被判绞刑。然后将上述情况上报都察院与刑部核准。朱祐樘与内阁都对此表示了首肯。

至此,朝堂内外一致认为这起杀良冒功的大案已然真相大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偏偏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张斌的儿子张洪向刑部提出抗诉。

弘治十七年六月十五日,紫禁城东暖阁,这是皇帝与内阁大臣协商的办公室。

内阁首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内阁次辅,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谢迁二人在东暖阁与朱祐樘单独召对。这一次单独召对十分难得,终明孝宗一朝,单独召对阁臣仅有五次。这次君臣奏对的内容就是关于张天祥杀良冒功的案子。

这事涉及兵部,作为兵部尚书谢迁对此表示:“张天祥已经死了。”意思就是到此为止。

朱祐樘对此表示:“张天祥与张斌虽然已死,可问题是,张洪分别向大理寺和刑部申诉鸣冤。”

刘健和谢迁二人对此十分意外,因为张洪是案犯张斌之子,张天祥的叔父,此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为何要向刑部上诉,而且此事惊动了皇帝,看样子皇帝对此很感兴趣。

刘健就回奏皇帝:“此事已由监察御史向内阁做了报告,经法司会勘,张洪的上诉应该向都察院覆奏,内阁已经让巡按御史去勘察审理。”

朱祐樘这个时候又从书案上拿出一封东厂的密奏给了二人,随即就说:“朕已命人暗查并了解了一些情况,御史王献臣也只是只凭杨茂一个人的口供就便揭发此案,且吴一贯等人也不曾亲赴现场审理,只是凭宁举等人的调查报告就结了案,事情肯定有诸多不实。朕现在希望将一干人犯押解来京,让三法司和锦衣卫会审,彻底查一个水落石出。”

事情很明显,皇帝这是摆明了不信任内阁,是由太监秘密调查,刘健和谢迁二人虽然心里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表示同意。内阁首辅次辅既然不反对,朱祐樘便将东厂密奏交给了刘健全权处理。

然而,对于朱祐樘彻查的指示,阁臣们显然是说一套做一套,进一步来说就是阳奉阴违,根本就不想审问,过了一段时间,刘健就密奏朱祐樘,意思就是,都察院本就结案,如今东厂的密奏又不可不管,既然如此那就必须等待会勘,等有了结果再说,朱祐樘看内阁都这态度,自然容不得他们拖延,第二天便让太监前往内阁传旨施行。

内阁诸臣对于朱祐樘此次表现十分不满,他们坚持认为此案事实清楚,没有再查的必要,拒不执行皇帝的旨意,并上疏解释道:“陛下,既然已经结案,现在没有特别理由突然又要翻案,如此反复实在有损皇帝颜面。内阁还是坚持原先立场:“请陛下等待会勘结果,到时候再施行也不迟。”这种把皇帝交代的任务当耳旁风的行为自然引发了朱祐樘不满。于是将内阁首辅刘健下旨严斥。

弘治十七年六月十七日,紫禁城东暖阁。

距前一次召对仅过去两天时间,朱祐樘再次叫来内阁诸臣。这一次,双方都窝着火,现场气氛遂变得剑拔弩张。朱祐樘再次提出要将涉案一干人等解京复审,但对于内阁的执意阻拦感到不满,朱祐樘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谢迁一再表示,内阁并刻意阻拦解京,只是认为无故传旨,事情反而会处置不当,因此还是想等待会勘的结果。这样的回答,朱祐樘显然是不满意的,他接着斥责道:“这件事已是三番两次,还敢说不是阻拦。”而面对皇帝的质疑,内阁一致认为:

“这件事已经法司勘问,都是公卿士大夫们下的结论,足以取信!”

事情到这里既然内阁不愿意让步,明孝宗朱祐樘也只有作罢,再就是此时的朱祐樘已经病重,无法继续与内阁抗衡了,只能是听之任之,弘治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朱祐樘突然病重,到五月初六日就已经病危,于是急召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同日正午,朱祐樘在乾清宫驾崩,年仅三十六岁。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