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产家庭很难复刻精英教育?

肆点和肆点 2025-01-10 02:25:36

为什么中产家庭很难复刻精英教育?

首先,这几个概念要理一理:中产家庭、精英、精英教育。

中产家庭,词条是这么解释:中产家庭,也称中等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家庭,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家庭。

搜了些资料,一般中产家庭的评判标准(2024年数据,参考):第一 一二线城市一套全款(无贷款)的现房;第二 家庭无负债,或者减去负债,有100万存款;第三 家庭月收入超2万;第四 金融投资(股票、外汇、贵金属、信托等)金额超过200万;基于以上条件(一项或若干项),全国4.94亿户家庭,3320万户家庭符合标准,占6.64%。

精英:这个词,属于舶来品,“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精英教育:旨在培养高潜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识与能力的教育方式。精英教育不是物质追求,不等于特权意识,精英的产生离不开艰苦的历练。

总结:精英教育,其实就是一个舶来品的夹生饭!

为什么中产家庭很难复刻精英教育?精英教育——这个命题在我们这首先就不成立!欧美的精英教育,本质是什么?通俗理解,就是贵族教育——培养接班人的教育。提到欧美的一些顶尖名校,其中都有一个特色:社团活动,又称兄弟会,姐妹会,比如耶鲁大学的死亡兄弟会(又称骷髅会),这个会出过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众多的美国参议员、众议员和内阁成员,比如知名的布什家族,就是这个会的铁杆。这些影响力巨大的学生社团,入会标准是什么?是老钱——富了N代的豪门子弟。

图片内容来自,英国报姐 兄弟会:美国显贵的神秘圈子

这些兄弟会的一大特色是什么?————艰苦的历练。所有潜在的会员都必须通过为期超过一年的‘考验’和‘宣誓’,叫做Hazing或者Pledging。学生们在活动里具体做什么、怎么做都必须保密,不然就会被驱逐。——本质是什么?个人理解,一是,服从性测试;二是,纳投名状(一起扛过枪)。对于这两点的意义,做过多年管理的,应该懂的都懂。

从一个侧面看,欧美国家现在还有贵族头衔,许多政治人物来自这些传承悠久的豪门。所以,作为舶来品的精英这个概念,延伸出来的精英教育,也是一个舶来品。为什么说这个“精英教育”在我们这是夹生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制度的差异。讨论这个差异,容易陷入一些无谓的争执。实际上,我们从唐朝开启科举考试,就是对精英教育这个模式逐步放弃了。对历史有所了解,懂的都懂,上面这句话含义了——欧美的精英教育,就是我们老祖先玩过的门阀,也称为士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

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都出自门阀。王羲之,出自“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的琅琊王氏;刘备、公孙瓒的老师卢植,出自“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范阳卢氏;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出自“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因为淝水之战名垂青史,还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的谢安,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陈郡谢氏。。。。。。门阀影响有多强?清河崔氏,有23人做过宰相。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文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

门阀为什么最后消亡?

特殊的社会环境使许多士族不思进取,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屑于政务军务。加之士族是近亲联姻,身体素质极差————如,说出“何不食肉糜”而“流芳百世”的傻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90年登基,公元291年就爆发八王之乱,

从汉,公元前202年,到唐亡,公元907年。士族,从萌芽,形成,巩固,鼎盛,渐衰,消亡,我们用一千一百一十年的时间来走完这个制度的全生命周期。

从这个角度去看一些东西,我突然特别理解这个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子孙什么样,自己决定不了,选学生,选弟子总可以挑了吧?

孩子能不能争气,这个真是命。千年的帝王史,皇帝的资源够好了吧?即使排除近亲结婚的弊端以后,还是动不动就出一些不靠谱的继任者。更遑论王侯将相这样的。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最称职的富二代,就是吃喝玩乐的富二代——富一代,明智的都不硬着头皮扶二代上马,更不鼓动二代去创业。所以,好多中产家庭,最爱干的事情是什么?把孩子送去一个稳定的岗位,车子,房子啥啥都备好——别折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侵删

所以说,精英教育这个概念,在我们这就是个夹生饭——悠久的历史,历历在目,能成为中产家庭的,除了一部分是靠运气,再除了一部分自我感觉良好的,还有一部分是真正做到“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认知是比较高的,比较深的,关键是这一部分真正做到高认知的,还在往“自我实现”的认知层面前进(更高的话语权),自然,所谓的精英教育,也就是一部分中产家庭的“自我感觉良好”——复刻精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