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神舟乘组成功会师,全家福上新!神十七4月30日将返,能量餐助力

行侠掌轶 2024-04-26 10:49:54

昨晚刚看到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的消息,没想到一觉醒来,两个乘组已经在空间站顺利会师了。

此时此刻,神十八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和神十七乘组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共处于空间站之中,祝贺他们!

官方媒体这样报道: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从发布的视频来看,刚一见面,两个乘组人员就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分享内心的喜悦,藏不住的笑容在脸上绽放,眼底的惊喜弯成了月牙。

在全家福中,汤洪波和叶光富紧握双手在前,唐胜杰、江新林、李聪、李广苏肩并肩在后,在中国空间站中留下了这珍贵的一幕。

就像他们在视频中说的那样“筑梦天宫,持续奋斗,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这句话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真实写照,随着神舟十八号与空间站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已经组成了“三船三舱”的布局,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执行任务的盛况。

根据安排,神舟十七号乘组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吗,将共同在空间站生活5天时间,进行工作的交接,完成各自的既定任务。

2024年4月30号,神舟十七号乘组将乘坐核心舱返回地面,于东风登陆场着陆。

一个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将航天员安全送上太空,也能将航天安全接回地面。

相比于送上去来说,返回则更加困难和危险。

核心舱在返回时,将以7.8公里每秒的速度环绕地球运行,当速度降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一个椭圆的轨道,其中有个离地球最近的点就是近地点,位于大气层内,有助于飞船减速。

大约在经过巴基斯坦卡拉奇上空时,飞船接触大气层并开始气动加热,随后经过我国新疆入境。

在飞行高度达到10公里左右时,飞船打开降落伞,速度进一步降低,并抛掉它下面的防热大底。

大约离地面还有一米高时,飞船里的几个小固体火箭发动机进一步反推减速,让航天员以一个舒服的速度着陆。

飞船返回的整个过程远比我们说的要复杂,有很多动作都需要航天员亲手操作,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错。

与大气摩擦产生上千度的高温、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座椅抬升缓冲、维持舱内气压等一系列因素,都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安全。

此外,还有更可怕的“黑障”,所谓“黑障”,就是飞船进入大气层后,摩擦产生高温, 在高速高空中因电离形成等离子鞘,导致无线电信号无法传递的现象。

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几分钟,是整个返回中最可怕的现象,信号的丢失,意味着地面人员无法得知飞船内的实时状况。

不过,这个问题目前已经被我国攻克了,就算处于“黑障”中,我们依然能够捕捉到飞船的信号。

压在飞船返回身上的“三座大山”:音障、热障、黑障,已经彻底被航天人推翻。

当然,不管是飞船的发射还是返回,航天员能量餐都是必不可少的准备。

这种能为航天员快速补充体能的航天食品,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时,身体最大会承受5G的重力,可能你对这个数字没啥概念,作个比喻,就是同时有四五个成年人压在你身上,感觉是非常窒息的,也相当消耗体能。

航天员在返回时,从太空的无重力环境突然进入大气层,重新适应重力,也会消耗体能。

因此,航天员在出发前,都会提前食用能量餐,或者在舱里备好能量餐,以应对突发情况,就像杨利伟经历的耦合振动危险一样。

虽说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根本不会再出现意外了,但多准备一层,航天员就会多一份安全保障。

最后,祝愿神十八乘组圆满完成任务,神十七乘组平安返回。

1 阅读:539

评论列表

文欣

文欣

4
2024-04-27 10:36

多么令人激动的画面:战友在太空相聚:柔情似水:祝祖国航天事业再创辉煌\也祝航天英雄一切顺利

行侠掌轶

行侠掌轶

独步时空,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