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官员都应学习的包拯唯一传世诗歌《书端州郡斋壁》赏析

无心随墨 2020-05-12 06:14:24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包公的,包公已经成为铁面无私,廉洁奉公,刚直不阿官员的象征。我们现在了解的包公,已经更多的是人们逐渐演绎出来的形象,距离真实的历史人物有比较大的差距。但人们为什么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加在这样的一个人物身上,为什么演绎他,也是有着历史真实的基础存在的,这就是,历史上的包公,就是一个铁面无私,廉洁自律,刚直不阿的官员。

隋朝以后,官员靠科举出身,所以官员也多是文人,尤其是宋朝更是如此,官员擅长诗文者比比皆是。包拯能够考中进士,其应该是有文采的,但他和很多文人官员相比,应该说他只能是一般,史书上也记载他并不擅长诗文,他主要还是以清官的形象被人认知。

现在我们所能确知的包拯诗作,只有一首了,它就是《书端州郡斋壁》,那么他仅存的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写的又如何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书端州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

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他题写在端州衙宅的墙壁上的。端州,就是现在的广东肇庆,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知府。在宋朝,广东可不是现在这样的发达省份,恰恰相反,那里反而是人人不愿前往的穷僻之地,所以成为被贬官员的流放地。虽然包拯不是被贬过去的,但可以想见如果换一个官员,让自己到这样一个油水不足的地方,肯定是不满和郁闷的。而包拯做官本来就不是为自己,所以有油水也不会去捞。端州这个地方产的端砚非常有名,而包拯在这里做官一年,临走,一方砚的便宜都不愿占,白身就走了。这也成了一大美谈。

包拯在这里做清官,还做出了心得。这首诗可以说就是他做官的心得体会和自我感悟,里面写出了自己对做官的看法。

首联直接就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就是说,做官不能有贪腐之心,要清正廉洁,要刚正不阿,不能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这句是很直白的,基本没什么可说的。

颔联写好的树木是用来做栋梁的,而精钢这样的好材料不能去被打弯了做钓钩。这句用两个比喻,一正一反,写人应有远大的抱负,不能被外界乌七八糟的东西所影响,应保持自己的节操。

颈联也是用两个比喻,仓储粮食丰足,老鼠和麻雀就高兴,草没有了,兔子和狐狸也该愁了,这是在写做官不能徇私枉法,中饱私囊,贪污腐化,这可以说是对颔联的具体化。

最后一联也是很直接,就是写史书昭昭,会把一切记录下来,忠奸自有历史评说,做官不就是为了青史留名吗,千万不要留下骂名,让后人耻笑。

单从艺术成就而论,这首诗只能算一般般,以议论为诗,议论的也很直白,比喻也没有新意,算不得一首艺术上多么成功的诗,可见历史记载他不擅诗文,并不是贬低他。但我们欣赏包拯的这首诗,也不应只从艺术角度入手,我们更应该用他的一生所作所为来验证这首诗,可以说这首诗是他一生为人做官的一个很好诠释,说出了为官者思想道德之重要,值得所有的的为官者认真学习。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