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四百六十一期:王氏给盛老太太下毒,盛紘只想把事情捂死的时候,盛老太太大概是后悔的吧。
01
原著中,说英国公嫡女张桂芬是骄傲着长大的。结果,姻缘却是最不如意的。
但张桂芬却活得通透,与沈从兴生了四子两女,儿女绕。不太着调的老公沈从兴,也对张桂芬痴迷。
出身勇毅侯府的盛老太太,她也是骄傲着长大的。按照心意,嫁了心爱的人,又按照执念守了寡。
那么,盛老太太在晚年的时候,后悔过吗?在她知道亲自养大盛紘想放弃她时,她恨过吗?
02
骄傲着长大的盛老太太,她的悲剧源于两个“不”。
原著中,华兰出嫁时,王氏不止给了大笔嫁妆,还把府里勤快老实的丫鬟婆子挑了不少一起陪送了过去。
原就想整顿府内的盛老太太,就趁这个机会重新安排使唤人手。
作为盛家的六姑娘的盛明兰,身边只有一个丹橘一个小桃,过于寒酸了。不管为了体面,还是为了盛紘官声,明兰身边都要添置人手。
明兰不理解为什么要添人手,第一反应是:“做什么要添人?崔妈妈,丹橘,还有小桃,三个服侍我一个,我用人够了,其他事情也有人做呀。”
盛老太太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了明兰足足一盏茶的功夫,长叹一声,到佛堂里去念了两遍清心咒,克制自己不去捏死心爱的小孙女,而房妈妈则很体贴的给六姑娘扫盲:
“当年老太太在勇毅侯府当大小姐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院子不说,身边有管事妈妈三个,一等丫鬟五个,二等丫鬟八个,三等丫鬟八个,还有五六个跑腿使唤的小幺儿,其针线浆洗洒扫的使唤婆子若干,若干大约等于三十。”
明兰掰着指头数,越数嘴巴张得越大:“那,那,那不是有三十多个人服侍祖母一个?”
然而,需要三十多个人伺候的盛老太太,却因为对父母说了两个“不”字,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剧!
其一:哭着闹着要低嫁。
盛老太太的父亲,骁勇善战,颇得皇帝器重,被皇帝赐封勇毅侯。
盛老太太嫁妆之一的红宝石头面上的红宝,还有一对水头极好的玉镯,都是勇毅侯爷征战时,从敌国缴获来。上交给皇帝后,又被皇帝赏赐了回来。
而且,盛老太太与静安皇后是闺中密友,她还曾在皇宫中生活过一段时间。
所以,以盛老太太的出身和才华,只要她愿意,可以做武皇帝的妃子,或者武皇帝兄弟的正妃。
差一点的,她也可以嫁入国公、侯爵府邸。
只是,在簪花诗会上,盛老太太见了探花郎后,就爱上了这位青年才俊。不顾父母反对,哭着闹着要嫁过来。
幸好盛老太公也是有远见的人,趁祖坟冒青烟,儿子考上探花那会儿,挟着名望和银票买下泰安门外一处四五进的大宅,地段中等偏上,右靠读书人聚居的临清坊,左临半拉子权贵住宅区。
对此,房妈妈曾对明兰咬耳朵:“当年老侯爷知道老太爷有这么一处宅子,觉着也不是没家底没根基的贫寒人家,才勉强答应婚事的。”
婚后,盛老太太与探花郎有过一段美满的婚姻。奈何,探花郎宠妾灭妻,盛老太太想要一生一世双人。
最后,夫妻反目,盛老太太失了嫡子,探花郎也一命呜呼。
试想一下,若是盛老太太听从父母的安排,嫁入门当户对的人家,若是丈夫想要纳妾,怕是公婆也会出手压制。
而且,盛老太太嫁入世家大族,就不会如嫁给探花郎那般清闲,管家理事都够她忙的。
人啊,只要注意力被分散了,遇事也不会那么紧要,若是闲了,吃饭喝水都是大事。
其二:拒绝父母安排的另嫁。
探花郎过世时,盛老太太才20岁,正是好时候。
正如孔嬷嬷所说的:“你那会儿,要钱有钱,年纪还轻,勇毅老侯爷和夫人都健在,再嫁不是难事,纵然金陵和京城不好待了,天高海阔找个远处过日子就是了。
男人一嫁,儿子一生,自己过小日子,岂不美哉?你偏要给你那没良心的守节,把庶子记到名下,撑起整个盛家,给他找师傅,考功名,娶媳妇,生儿育女,然后呢,你功成身退,缩到一角当活死人了?简直不知所谓!”
而勇毅侯夫妇给盛老太太另找的夫婿是时任闽浙巡抚的唐安年大人甫鳏,两榜进士。
长柏的舅舅王世平都感慨:“唐家是松江世族,盛老太太能为亲家老太爷守节,抚育妹夫,实是……”
古代讲究三代为门,五代为阀,七代为家,九代为族,十二代为世家。
盛老太公是做生意起家,探花郎是标准的富二代。唐家却是延续至少十二代的世家大族。
在古代,还有一种说法“宁娶世家女,不娶皇家公主”。所以说,唐家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是身份的象征。
而唐安年官职比刚刚步入仕途的探花郎要高,就是唐家的门楣都不知道要比盛家不知高了多少。
只是,王世平的话没说完,瞧着自己母亲的脸色不好,就打住了。
如果说,盛老太太下嫁探花郎是少女的执拗,也是悲剧的开始,那盛老太太拒绝父母安排的改嫁,才是她悲剧的延续。
03
对于自己的悲剧,盛老太太把“悔”,藏在与明兰的闲聊之中。
探花郎过世的时候,盛老太太是茫然的。
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明明避开了吃喝玩乐的侯爵子弟,选了清高的读书人,却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父母为盛老太太寻了婆家后,盛老太太是从心中对父母愧疚的。因为,她与探花郎闹婚变的时候,已经让自己有了妒名。
古时候讲究连坐,出嫁女子在婆家的德行,是影响娘家没有婚嫁的女孩的。于是,还没从嫡子夭折,夫婿病逝中走出来的盛老太太,拒绝了父母的好意。
盛老太太将庶子盛紘记在名下时,虽然有了母子的名声,却没有母子的情分。
换句话说,若盛老太太是盛紘的亲娘,王氏不敢那么作妖,盛老太太也会压制王氏。
至于盛紘与林噙霜的事情,大概盛老太太会棍棒伺候,再赏林噙霜一碗落子药,赶出门去。
可盛老太太不是,她与盛紘的相处,带着疏离。
所以,孔嬷嬷恨铁不成钢地对盛老太太说:“你虽不是他的亲娘,可却是他的嫡母,对他更是恩重如山,你大可挺直了腰杆摆谱,有什么好顾忌的?告诉你,儿子都是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你若是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他乐得把你撇边!我朝以孝治天下,他但凡有半点忤逆,他就别想在官场上待了。”
原著中,盛老太太第二次去宥阳的时候,对明兰说道:
“我自小脾气执拗,仗着父母宠爱横冲直撞,头破血流了也不知回头。现在想来,还不如小时候受些挫折好。”
正如盛老太太所说,她这一辈子太顺了,才头破血流了也不知道回头。所以,小小的明兰说出二婚的观点“桃树好好的,要是结不出桃子,定是那土地不好,换个地方种种就是了,重新培土施肥浇水,总能成的,除非桃树死了,不然还得接着种呀……”后,盛老太太是愕然的。
若是自己不那么执拗,顺从父母改嫁的话,也能儿女绕膝。而那位唐安年,虽年纪稍大,却只两个嫡女一个庶子。
只要盛老太太嫁过去,管家理事生儿育女,是不愁没有好日子过的。在盛老太太中毒时,盛紘的种种表现,更是让盛老太太心寒。
04
幸好,盛老太太遇到了长柏和明兰。
明兰用自己美满的婚姻,成全了盛老太太心中那点遗憾。盛长柏更是用自己的大义,温暖了盛老太太。
小仙儿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盛老太太一辈子挺失败的:
做女儿的时候,忤逆父母;做妻子的时候,与丈夫反目;
做正室夫人的时候,管不住小妾;做母亲的时候,照顾不好孩子;
做嫡母的时候,与庶子离心;做婆婆的时候,瞧不上儿媳妇!
小仙儿想说一句,人有百养活法,盛老太太当时的选择,是遵循内心的。就如我们也曾错过良人,也曾选择错误。
原著中,明兰第一次有孕时,寻找奶母,让盛老太太生出了警觉。她暗中为明兰选了奶母,却让明兰在明面上,确定了奶母人选。
一个乳母是宫里赏下的奴仆媳妇子,和太夫人当是八竿子打不到关系,可被刨地三尺后,竟发觉她那原已失去联系的前头男人和儿子又出现了,还被人安置在乡下,这位‘好心相助’的人,影影绰绰的指向太夫人的陪房小陈管事。
另一个奶母虽然本分养着身体,却因为吃了邻居给的鱼虾,与婆母一起中毒。
这就是大户人家里的勾心斗角。
所以,盛老太太选择探花郎的初衷是没有错误的。只是,两个人不擅长于经营婚姻,才导致他们夫妻反目。
主要是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