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演技很高明,无时无刻不在表演状态,大家千万别把他说的话都当真,有时他就是故意再骗周围的纪晓岚(汉朝文人)们玩。乾隆经常把国语骑射挂在嘴边,本人也经常上演骑射秀,你要真把他当做就是骑射党就很傻很天真。乾隆其实也是火枪专家,他12岁时就用火枪打死过熊大熊二的祖先,对军队的火器问题抓的很紧,清军枪械的火绳问题他都亲自过问。这是因为清军和八旗军打天下的主要武器就是火枪、火炮,他们还靠独有的三大火器战术击败了准噶尔等强敌。
清军在对抗准噶尔、缅甸等火器强敌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战法,它们非常适用于那个时代。清军在西北用兵完善的第一个战法就是九进十连环战术。这个战术玩起来很费木材,它需要全军把所有的鹿角兵(汉军八旗小气样的一个兵种,穿着棉甲,专门负责抬鹿角)和差役集中起来,按照两人一组的方式抬着“鹿角”牌路障前进,他们前进时由一名手执小红旗的低级军官“领催”(这个职位的军官从骑兵中挑选,负责管理八旗军的册籍和俸饷)负责指挥、监视(干不好就直接扣工资),在“鹿角”后面十步的距离才是列队的火枪手,火枪手们排成九行,每行一队,每一队士兵前后间隔十步的距离。
清军火枪手在听到射击命令后,第一队火枪手(鸟枪兵)前进十步在鹿角后射击,射击完毕后,第一队右转向后走,在队尾重新排队,进行复杂的清膛装药流程。然后两个鹿角兵再抬着鹿角走十步,第二队火枪手同时跟进,依旧在鹿角木后听命令齐射。清军各队依次放枪九次,称为九进,到第十进时,才就算完成一连环。
这种射击方法适合火绳枪射击,因为火绳枪射击即便是按照莫里斯操典的标准也要42个动作,但已经落后于时代。因为这一战术是在清军在和准噶尔军PK时广泛使用的,在同时期西方军队完成了燧发火枪的更换,战术也逐渐变成了排队枪毙。虽然彼得大帝的战术能力不算拔尖,他却完成了俄军战术从火绳枪时期到燧发步枪时期的更换,俄军有了四排的排队枪毙战术。
九进十连环战术适合清军步兵作战,和准噶尔对抗还需要骑兵,八旗军还诞生了马上三枪战术。它要求士兵在马上完成马上火绳枪射击后,立刻更换武器用弓箭射击,最早的版本只是马上一枪一箭。这种战法是骑射的加强版,到乾隆年间变成了马上三枪、三箭甚至马上四枪、四箭。火绳枪弹丸能量大,穿透力强,但马上装填射击困难,八旗军就想出了骑射补充的方法,这种马上杂技一样战法把朝鲜使者吓得一愣一愣的,在战斗中也有不错的效果。海兰察等人都是骑射高手,也是火器高手,可以完成这些高难动作。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魏源还认为这是大清的绝技,发出了“天朝骑射之利,向虽闻之;至于发必命中,层甲洞穿,马上三枪连发,五矢左右迭射,离马及地,腾上复驰,虽厄鲁特兵亦不及,宜乎东殄准噶尔,西服哈萨克”。
到太平天国时期,清军老将向荣就搞出了九进十连环的相反版本——回环轰打。具体操作是:将官以亲兵和精锐充当预备队,逼着手下的士兵一队挨着一队上前射击,如果前面的部队被击败,,排在后面的中队就变成第二个前队,第三个序列的后队变中队,预备队中军再收拢败兵变成新的前队。这样做得好处是能保本,但坏处就是进攻性太差。因此湘军中最悍勇的鲍超搞出了九进十连环的加强版——“进步连环法”。
他的操作方法是:让士兵每十人为一棚,作战时7人出阵,三人留守;出阵的七人小队由什长带旗指挥,另外六人按照次序进行作战,具体的操作方式和九进十连环类似。差别是他把鹿角换成了长矛小队,军阵中的士兵射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士兵后退时,什长可以当场斩杀,什长杀不过来哨官就会带着专门的砍人小队过来帮忙;哨官搞不定,营官也要带着亲兵补刀。如果营官也搞不定,他就亲自出马。凭着这一战术,鲍超成了太平军最头疼的敌人。
八旗军和清军不能算是火器的外行,只是他们精通的是火绳枪时代的战术,在时代的进步中被人吊打。乾隆等人为了保持八旗军的优势地位不惜时时刻刻演戏,最后把清朝自己也忽悠瘸了。
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呲牙笑]
装备精良的骑马步兵,骑射不可怕,有纪律的骑马步兵才可怕
关注洛阳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查看水量、水费及办理缴费,获悉水质及停水信息,了解洛阳北控水务集团产品和服务
还是炮弹平推
第三款鸟铳是象牙的吧,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