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写出来的,而不是历史教授

文化小楼 2024-12-26 15:30:52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创作的一部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的历史读物。

从 1344 年到 1644 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诸多故事都被涵盖《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如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土木堡之变、张居正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朱元璋、朱棣、于谦、海瑞、张居正等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有详细描写。

本书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娓娓道来,把原本枯燥晦涩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能够亲眼目睹历史场景的发生。

作者不仅讲述了历史人物的事迹,还深入剖析了他们的心理和动机,使得这些人物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鲜活个体,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当年明月在叙述中融入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作为畅销的历史作品与历史教授所研究历史的著作有着明显不同。当年明月写作风格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善于运用现代语言和流行文化元素来讲述历史,这种风格更容易吸引普通大众读者,让没有深厚历史背景知识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和接受明朝的历史。

当年明月更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以一种类似小说的笔法来展现历史,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授通常接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他们在写作时更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学术性,语言风格往往较为严谨、专业,使用大量的学术术语和专业词汇,这使得他们的著作更适合专业研究人员或有一定历史基础的读者。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会觉得这类书籍较为晦涩难懂,阅读门槛较高。

当年明月写作目的是为了普及历史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明朝的历史,他从一个普通历史爱好者的角度出发,对明朝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

历史教授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学术发展,他们致力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历史的真相和规律。他们的视角更加宏观和学术化,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当年明月在创作过程中不受学术规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历史。

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重新诠释,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构和夸张,使历史更加生动有趣。

历史教授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时,需要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对史料的引用和解读必须准确无误,不能随意歪曲或篡改历史事实。

他们的研究成果需要经过同行评审和学术机构的认可,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的限制较多,难以像当年明月那样自由地发挥。

当年明月并不避讳个人的情感倾向,他在叙述历史人物时融入了大量的主观评价和观点,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他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解读可能与传统观点不同,这种独特的视角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历史教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尽量避免个人情感和主观因素的干扰。他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通常基于客观的史料分析和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公正、客观、准确。

当年明月以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来讲述历史,创造了独特的 “明月体”。他运用大量现代流行文化元素、比喻、类比等手法,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打破了传统历史著作的严肃和枯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降低了历史阅读的门槛,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和学习历史,如用 “不是冤家不聚头” 来形容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系,令人忍俊不禁。

他摒弃了传统历史写作以时间、事件为主要脉络的平铺直叙方式,而是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人物传记来串联起整个明朝的历史。这种叙事方式使历史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眼目睹历史场景的发生,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现,让明朝这段历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引发了一股 “明朝热”。许多原本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因为这本书而开始关注明朝的历史,进而对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使历史不再是学术殿堂中的 “阳春白雪”,而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为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年明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并非单纯地罗列事件和人物,而是融入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引导读者去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逻辑,培养了大众的历史思维能力,让读者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教训,学会以史为鉴,思考人生、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这种对历史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明朝那些事儿》以《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史料为基础,确保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明朝历史画卷。

通过这本书,许多读者对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状况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填补了大众在明史知识方面的空白,使明朝历史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等对历史的改编和演绎层出不穷,但其中不乏存在对历史的歪曲和误解。当年明月以严谨的史料为依据,用通俗的方式还原了明朝历史的真相,纠正了一些大众对历史的错误认知和偏见,让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历史,增强了大众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有着辉煌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当年明月通过对明朝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精彩呈现,展现了明朝人的智慧、勇气和坚韧精神,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于谦保卫北京的忠诚与勇敢、张居正改革的魄力等,让读者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历史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书中所描绘的明朝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于当代社会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如朱元璋从赤贫起家建立明朝的奋斗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创造出一番事业;于谦的忠诚和担当,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要挺身而出,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些历史故事和人物品质能够激励当代人在各自的领域中积极进取,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年明月的成功为后来的历史写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例,引领了通俗历史写作的潮流。许多作者受到他的启发,开始尝试以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撰写历史读物,推动了历史写作向多元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更多的历史知识能够以更加亲民的姿态走向大众,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明朝那些事儿》最初以网络连载的形式出现,后又出版发行,这种从网络到纸质的传播模式,为历史知识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历史研究和见解,让历史知识能够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当年明月的实践证明了网络在历史普及中的巨大潜力,为历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

《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备受读者推崇,但其中一些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也被一些历史教授指出,这其实也反映了历史通俗创作与专业学术研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比如,当年明月在书中说朱祁镇如果生在普通百姓家会是个好人,这种评价被一些人认为有失偏颇。朱祁镇在位时执意亲征,却指挥不力,导致土木堡之变,使明朝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国家实力与威望受到重创,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发展走向。

当年明月评价海瑞是个好人但毫无用处,并且在书中贴出海瑞饿死女儿的谣言,而实际上海瑞不仅是一位敢于上疏的直臣、不贪污的清官,还是一位能吏,主理地方时清退兼并土地,打击黑恶势力,还主持开凿了吴淞江,对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书中存在以个人好恶来褒贬人物的情况,肆意取舍史料,导致历史的真实被扭曲。例如抬高王守仁,贬低杨廷和 ;无原则地为皇帝的错误辩解,认为朱元璋的残酷杀戮、朱棣的屠杀等行为都是迫不得已,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为之,这些观点与传统的基于人性和道德的历史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容易引发争议。

《明朝那些事儿》以正史为主、夹杂野史来撰写历史故事。虽然当年明月在创作时参考了《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史料,但其中野史的部分可能存在未经严格考证或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内容的准确性。

尤其是对某些问题提出的见解经不起推敲,例如声称解开了建文帝失踪之谜,但这种解读可能只是作者基于个人理解和推测得出的结论,并无确凿的史料支撑,不能作为定论被广泛接受。

《明朝那些事儿》只写到 1644 年明朝灭亡,并未涉及南明 4 帝及后续历史。从历史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来看,南明作为明朝灭亡后忠于明朝的势力拥立明朝宗室藩王建立的政权,是明朝历史的延续,不将其纳入写作范围,使得明朝历史的呈现不够完整。

当年明月从厚黑学的角度看待政治斗争,强调权力斗争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认为政治人物的行为多是出于对权力的追逐,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相对单一和片面,忽略了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其他重要因素,如信仰、理想、道德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正确认知。

书中对谏臣和言官、勇气和正直等进行了既褒又贬的矛盾评价,一方面肯定明朝文臣敢于坚持原则、冒死直谏的气节,另一方面又对言官进行讽刺和贬低,这种矛盾的评价方式模糊了中国史书所倡导的仁义、气节等优良传统价值观,使读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价值判断产生困惑。

1 阅读:771
评论列表
  • 2025-01-11 20:56

    有没有发现,很多专业人士不会给普通人科普,他们用对他们自己来说很平常但是对外行人来说理解很困难的专业术语来给普通人讲解问题,普通人听不懂,他们还觉得是普通人理解能力的问题,所以当有个人能把一段历史讲的大家都能听得懂也想听的时候,他就火了。除了文里这位,百家讲坛里火的那几位也属于这种。

  • 2025-01-11 10:11

    评析深刻

  • 2025-01-11 14:53

    那么多的历史的文学的叫兽 跛士 烟酒员, 成天在干嘛,混职称混项目混金钱混地位

  • 2025-01-16 09:19

    教授都忙着备课上课、搞论文、评职称、做考核,有些还忙着搞关系、做生意、走穴捞金,少数人还忙着和小情人谈情说爱,哪里有这种心去写?

  • 2025-01-11 19:21

    朱元璋父子杀人是不对,虽有各种政治原因和背景。但是,满清入关屠城百余座,制造的各种文字狱冤案,牵连无辜者十余万人就是对的?就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