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看到“早”晨的太阳,得感谢一个叫许慎的东汉人

别来无样文化评 2024-07-31 16:27:30

世上原本没有路,鲁迅说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汉字中原本没有“早”,老眼昏花的许慎把“皁”看成了“早”,从此便有了“早”晨和初升的太阳。

这种汉字中的阴差阳错张冠李戴现象并不鲜见。许老先生没看到过甲骨文,搞错情有可原。

“草”(最初读zào),甲骨文下半部像一棵树,上半部像这颗树的果实。经专家考证,这种树叫栎树,也叫橡树,也叫柞树,还有的地方叫翉树或杼树,一树多名,果实是优质黑色染料的原材料。但作为栎树的“草”(zào)没有坐稳字山,很快就让位于“皁”(zào),读音也变成了cǎo,古代写作艸,泛指所有草木。

许老先生多根据小篆解字,他说“皁”是“日在甲上”,把栎果看成了太阳,把木看成了甲,有点像我年轻时晚上把双胞胎的姨妹看成了老婆。

许慎是《说文解字》的大佬,他看错了只能将错就错了,真应了那句名言“我说对就对,不对也对。”从此,“皁”变成了“早”,字义由树变成了早晨。由于“早”容易与后来代替“草“的新字“皁”相混淆,后来就随手一带把“皁”写作“皂”。

所以,从字源上看,“这一家子”的先后顺序是:草(zào)–皁(zào)–早(zǎo)–皂(zào)。一字变成四字,但各领各义,互不干扰。

综上所述,在古代,早和皂同源,但现在“分家”了,一个像肥皂泡一样很快破灭,一个像早上的太阳很快升起变得晒死个人。肥“皂”可以洗衣服,“早”上的太阳可以晒衣服,字义似乎又有某种联系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现在环境保护成了大问题,早上起来经常看不到太阳,天空灰蒙蒙的像肥皂颜色一样,“早”反过来又变成了“皂”。许慎是老眼昏花,难道抓环保工作的人也都老眼昏花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