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角落”的“灰犀牛”:校园霸凌与受害者有罪论

愚公不移山 2024-12-07 22:43:49

原创第3篇

愚公不移山,今日借风行

12月3日,广西。一身穿校服的女生在路边向妈妈哭诉被打,妈妈的原话是“为什么不打别人”、“为什么他们没挨打光打你啊”。

视频下面的评论基本分了两派:

一派对母亲的做法感到愤懑,用词基本上是窒息、崩溃、来自亲人的绝望、同情女孩......

另一派则加入了一些分析,并不认为母亲的意图就一定是坏的。

单凭一个视频,不能窥见事情的全貌,也不能臆测视频中母亲的意图,但这则视频勾起了对“校园霸凌”和“受害者有罪论”两种现象的思考。

01 隐匿的灰犀牛

抛去视频中女孩被打这件事不说,我们先从那些引起网络热议的“校园霸凌”事件说起。

事件1:家住湖南省某县的马先生发现,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女儿小马,被一帮年纪相仿的女生欺负,还录了视频。扇耳光,逼脱衣服,用烟头打火机烫伤。视频持续了1个多小时,真实的欺凌过程至少会比1小时更长,欺凌的次数多半也不止一次。

事件2:9·16大同校园霸凌事件。2023年9月16日晚,小强(化名)父亲得知上小学的儿子小强在校内遭遇同班两位男生凌辱,涉及被殴打、强迫舔对方生殖器、肛门,甚至用生殖器侵犯等恶劣行为。光是这些文字读起来,就足够耸人听闻!

校园霸凌并非偶然发生的个别事件,它更像是潜藏在学校“隐秘角落”的一只灰犀牛——庞大、危险且难以忽视。尽管它的存在已经被广泛认识,但许多时候,还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谈了事件,就再谈谈结果:

第一起事件中,小马就读学校时任校长和政教处相关领导受到了免职等处罚。当地公安局对当晚参与欺凌小马的7名同学作出行政处罚或不予处罚的决定书,原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之规定,未满十四周岁,决定不予处罚;年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受到行政拘留处罚,罚款500元。

第二起事件中,霸凌者一个9岁,一个10岁,结果是依法予以训诫,责令其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

诚然,警方处罚决定应当遵从。但年龄仿佛成了霸凌者们的豁免权。就像打了别人无数巴掌,而霸凌者只被告诫不准再打了一样。采用这样的比喻,我无疑是言轻了。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和遭受的惩罚相比,前者难以磨灭,后者短暂轻微!也许这也是校园霸凌不能止息的一个缘由!

02 受害者有罪论

上面重点说的是霸凌和霸凌者,现在重点说说被霸凌者。

在校园霸凌的情境中,被霸凌者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无论怎么做都被视作有错。被打了,是你的错,肯定是你有问题才会招惹别人;哭诉了,还是你的错,似乎你应该默默忍受。

那究竟怎样才是对的?难道要逆来顺受,任人欺凌?

这显然不合理。被霸凌者本就是受害者,他们在身体和心灵上已经遭受了创伤,却还要被指责,这无疑会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在伤口上撒盐,伤口会结疤,形成一道自我防御,不利于愈合。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孩子们究竟该如何保护自己?

作为曾经从孩子成长到如今的我们来说,首先要肯定他们勇敢发声、寻求帮助的正确选择。其次,调查霸凌真相,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处理,也是力所能及的一部分。如果事情实在太过残酷,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一定的“手段”,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这里,顺便传达一个数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发布的题为《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有32%的学生,遭遇过校园欺凌。32%意味着每三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遭受过校园霸凌,而其中30%的人选择沉默。浮出表面的和潜藏水下的,都令人震惊和唏嘘。

想到这里,我不禁庆幸自己一路顺遂的成长。略作回想,在小学时,我也曾亲眼目睹了一场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被迫卷入的“校园混战”,剪刀、小匕首、石头,甚至针、注射器这样的武器都被用上了,所幸“混战”被提前“告发”,并没有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冲突。而那起“混战”也是由于辱骂、踢打引起的,那时“校园霸凌”还没有成为频发的热议事件。作为懵懂的旁观者,我至今都后怕。

再提一个报告——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校园欺凌行为能够对受害者的身体、心理、思想、意识等方面造成直接伤害,或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形成心理障碍,强调了霸凌的深远影响。

所以,请真诚地善待每一个被霸凌过的孩子!

03 别让悲伤逆流成河

看过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人,应该对上海弄堂里一起长大的齐铭、易遥因卷入校园霸凌,造成的悲剧还有记忆。它提醒我们,流言蜚语和欺凌行为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生活,甚至生命。

我在看了悬疑题材的小说《生吞》后,如鲠在喉。十七岁少女黄姝,校园边缘的学生秦理,一个因家庭关系,一个因为意外失聪,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东北的冰冷、人性的恶,赤裸裸的残酷,赤裸裸的无奈,令我至今对这本小说印象深刻。甚至想找时间再看一遍,却始终鼓不起勇气去阅读很多锥心的情节。

如今,“反霸凌” 的字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拳击机构、武术机构的传单上。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否在用错误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本来想给孩子报拳击机构,去锻炼下体能的我,在频繁看到机构老师宣扬的“反霸凌”文字时,坚决不去报班。如果要通过武力去“反霸凌”,这样的引导能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吗?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束微光,穿透阴霾,照亮黑暗的角落。希望“校园霸凌”和“受害者有罪论”都能同时被照亮。

写到最后

如果你对“校园霸凌”有什么想说的,请不吝表达!欢迎评论~

下一篇预告:

灵感——周星驰用短剧完成大话西游闭环。

——短剧上瘾者,中老年占一半。

——闪婚、鸡娃、恶斗儿媳,“土味”短剧调转“枪口”。

思想熔炉——在今年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我沉迷过短剧,作为一个“看不上”短剧的人,亲身体验过短剧带来的“快乐”,也对短剧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我想亮出一些关于短剧的观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敬请期待~~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