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李天佑率军打到广西,当他从界首归来时,为何食不下咽?

灌阳文化一探 2024-11-12 05:36:23

第一章 败军之犬

1949年11月,那秋风跟刀子似的,刮得人脸生疼。白崇禧带着他的桂系军队,就像被追得满山跑的兔子,慌慌张张地往回撤。中央军委那是下了死决心,非要除了这块心病不可,于是一道铁令下来,四野和二野第四兵团,两路大军跟包饺子似的,把白崇禧集团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你瞧那阵势,西路是四野的38军和39军,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湘南桂北那块的国民党军给收拾了,然后一股脑儿往广西西部冲。南路呢,是二野四兵团的三个军,他们从广东出发,跟个大闸似的,把广西南部沿海给堵得严严实实,生怕白崇禧那小子跑了。中路最稳,第12兵团的40、41、45军,跟猎人似的,不紧不慢地追着,就等着两边一合围,来个瓮中捉鳖。

这几路大军,那真是势如破竹,跟饿了几天的老虎似的,扑进广西。白崇禧的军队,哪顶得住这阵仗,只能一路败退,跟丧家之犬没啥两样。

到了11月底,38军已经从侧面悄悄包抄上来,把敌人往贵州跑的路给堵死了。中路的大军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桂林都解放了,那红旗在城头上飘得叫一个欢。

这时候,38军的军长李天佑,带着部队在桂黄公路上飞奔。他那张脸,跟铁打的一样,眼神跟火似的,可心里头,那是五味杂陈。路过界首湘江的时候,他还特意去看了看,回来那脸色,跟见了鬼似的。他媳妇杜启远后来还记得:“他那会去了桂林界首湘江,回来就愁眉苦脸的,说在那儿打过一仗,惨烈得很,好几个得力干将都没了。那天晚上,他坐在桌子前,饭都吃不下,就盯着窗外发呆。”

38军迅猛追击敌人,李天佑心里翻江倒海,想起了十多年前,他带着红五师在湘江跟桂军死磕的日子。那时候的湘江之战,对红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虽然之前冲破了三道封锁线,已经够喝一壶的了,但湘江这一仗,那简直是要命的。

这场仗,让红军的将士们心里头都不是滋味,也为后来的遵义会议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 天罗地网

话说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好不容易冲破了三道封锁线,从湖南南部往广西北部撤。蒋介石那是下了血本,非要灭了红军不可,于是就让何健当“追剿”军总司令,带着16个师,77个团,分五路追;还让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那边堵;粤军4个师也往北顶,想拦住红军;贵州的“剿共”总指挥王家烈也得出力,派兵到湘黔边堵截。这一下子,快30万大军了,跟个大网似的,想把红军一网打尽。

不过,蒋介石这如意算盘打得响,可各路军阀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除了何健死追不放,其他的,那都是出工不出力,各有各的打算。

蒋介石想一箭双雕,既灭了红军,又收拾了地方军阀,特别是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他自以为聪明,其实早被人家看透了。

当时,红军前面有粤桂军挡着,后面有追兵,眼看着就要打大仗了。白崇禧那老狐狸,一眼就看穿了蒋介石的心思。他心里琢磨,红军去哪儿都行,就是别进广西。不进广西,就不影响他的统治。他最担心的,是薛岳那小子跑进广西,把他的防线给搅和了。

所以,白崇禧一边防着薛岳,一边在湘江那边故意留个口子,想让红军自己钻进来,然后他再来个关门打狗。

白崇禧对红军的策略是“不攻头端、不打中间,仅击尾端”。他自以为万无一失,其实早被红军给算计了。

不光是白崇禧,那时候的军阀们,除了何健玩命追,其他的都是“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薛岳也是,对追红军不积极,就等着红军和桂军、湘军打得两败俱伤,他好捡便宜。

可红军哪是那么好欺负的。要是当时红军走得快点,说不定就顺利过广西了。可偏偏红军跟搬家似的,啥都带,走得慢得跟蜗牛一样。这样一来,敌人的各路大军在蒋介石的压力下,都严阵以待,准备给红军来个致命一击。

白崇禧本来是想把全州、兴安让出来,以此作为诱饵,引诱红军深入广西。然而由于红军行军速度迟缓,何健的湘军赶上来后,再度占据了全州。这使得红军陷入了前有狼后有虎的绝境,只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为了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和后面的军团过湘江,红1、红3军团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修了防御工事,准备跟国民党军干一架。湘江战役,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第三章 重回故地

1934年11月26日,天黑得跟锅底似的,风跟冰刀子一样。李天佑、钟赤兵带着红五师走到广西文市边上的雷口关。那地方,山险路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往北一公里,就是永安关,李天佑以前打过仗的地方。

李天佑是广西临桂人,对这片地儿感情深。他以前给李明瑞当警卫员,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编进了红七军。那时候红七军在湘桂黔转来转去,跟敌人干仗,最后往湘赣苏区撤。李天佑带着特务连打头阵,一举攻下了永安关。那时候的威风,现在想起来,却是满心的哀伤。

容不得李天佑过多思考,上级的命令跟催命似的就来了。中革军委让红三军团在灌阳到界首修防御工事,掩护中央纵队过湘江。李天佑接到的命令是,立马带红五师去灌阳新圩堵敌人。而且这是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三到四天。”

李天佑接了命令,心里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他知道这担子有多重,二话不说,带着部队就走了。黑夜里,红五师的官兵们跟幽灵似的,在山林间穿梭,脸上写满了坚毅。

李天佑心里有种预感,这场仗,生死攸关。红军能不能过湘江,就看这一仗了。要是打输了,红军的未来,那就一片黑暗了。

红五师本来有三个团,可13团被军团部直接管了,所以新圩阻击战的时候,红五师就两个团,三千多人。可情报说,桂军两个师七个团,一万四千人,凶神恶煞地往新圩扑。这仗,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是以弱胜强的拼命。

而且红军一路奔波,累得跟狗似的,弹药也不够。桂军呢,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可红军的战士们,没一个退缩的,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线。

第四章 血染湘江

1934年11月28日,天阴沉沉的,好像要有大事发生。桂军的44师对着红五师就是一顿猛打。炮弹跟雨点似的,机枪跟刮风似的,红五师的阵地瞬间就被烟火笼罩了。

弹药不够,李天佑就让敌人靠近了再打。这一打,那就激烈了。桂军的炮火和机枪扫射,让红五师损失惨重。可红五师硬是挺住了,像铜墙铁壁一样,挡在阵地上。

桂军向来凶狠,可这次碰到红五师,那是真愣了。他们没想到,这支看起来不起眼的红军部队,竟然这么能打。

桂军15军军长夏威一听报告,都惊呆了。他不敢相信,自己两个师竟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红五师。他赶紧派人去打听,一听说是红三军团红五师,脸上就凝重了:“彭德怀,劲敌啊!红三军团,不可小觑!”

在灌阳指挥的白崇禧,听说前线僵持不下,也慌了。他不是担心红军,他是怕这仗打久了,蒋介石的中央军趁机进广西,那可就麻烦了。他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催着前线部队快点打。

“不能让红军在广西久留!”白崇禧下了死命令。

可桂军也发现,这阵地不好啃。他们注意到,红五师里有不少广西人,甚至还有他们认识的。这也不奇怪,红五师本来就是红七军过来的,广西人多的是,一说话就能听出来。

“对面的红军是哪部分的?”白崇禧又问夏威,语气里透着焦急。

夏威说:“是彭德怀的第5师,师长李天佑,团长黄冕昌。这师里广西人多,打得特别猛,不要命似的。”

白崇禧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以前见过李天佑,想当年,李天佑不过是李明瑞身边的一个小警卫员,整天跟在李将军屁股后面,跑得比兔子还快。谁能想到,这世道变化快,昔日的小警卫员,今儿个竟成了桂系的心头大患。

白崇禧一拍桌子,对着夏威吼道:“你这是怎么带的兵?连个曾经的勤务兵都拿不下,你这军长是干什么吃的?”夏威被骂得狗血淋头,大气不敢喘一口。他心里那个苦啊,两个师的兵力,愣是啃不动人家一个残缺不全的师,这脸往哪儿搁?

白崇禧在电话里下了死命令:“从明天起,飞机给我轮番上,第24师、第7军独立团,全给我压上去,我倒要看看,李天佑他有三头六臂不成?”

这边白崇禧发狠,那边李天佑的日子也不好过。自打11月29日开始,红五师于新圩的阵地就成了敌人的活靶子,飞机跟不要钱似的往天上飞,炸弹跟下雨似的往下掉。咱们红军的兄弟们,没有坚固的工事,只能靠血肉之躯去扛。每一次爆炸,那都是地动山摇,尘土飞扬,可红五师的官兵们,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纹丝不动。

李天佑心里急啊,他不在乎敌人攻得有多猛,他就怕中央纵队过不去湘江。那可是红军的命脉啊,过不去,一切就都完了。所以他整天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就跟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就等着那句“中央纵队过江了”的好消息。

战斗进行至最后阶段,桂军竟使出邪门招数桂。他们派人在阵前喊话,想动摇咱们的军心。可咱们红军的兄弟们,那都是铁打的汉子,一个个跟没事人一样,该休息休息,该睡觉睡觉。他们知道,养足精神,才能打更大的仗。

11月29日,桂军开展轮番攻击,跟不要钱似的往上冲,可红五师的阵地就像铜墙铁壁,愣是攻不破。但红五师的损失也不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倒下了,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红十五团团长白志文(开国少将)、政委罗元发(开国中将)重伤,黄冕昌牺牲,毛国雄重伤,胡浚也牺牲了。这些名字,每一个都重如千钧,砸在红五师官兵的心上。

可就算这样,红五师的官兵们也没有退缩。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长城,誓死保卫中央纵队的安全。这就是红军的精神,这就是红军的魂!

终于,11月30日下午4点,李天佑盼来了那句梦寐以求的话:“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都过江了!”那一刻,李天佑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可是,当他看着眼前那夕阳似血、满地尸首的战场时,他的笑容又凝固了。新圩一战,红五师损失惨重。撤离阵地时,只剩下了一千多人。那么多营、连、排干部牺牲了,这支部队几乎被打散了。但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央纵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红军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湘江之战,又何止是一个红五师的故事?它是整个红军的传奇,是无数英勇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史诗。10多年后,当李天佑广西剿匪再次回到界首,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前面就是新圩?没想到,我竟然又回到了这里!”他喃喃自语,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据他的遗孀杜启远老人回忆,当他从界首归来时,神色异常沉重,晚餐几乎未动。他说想起新圩那场惨烈的战斗,几位得力干将的英勇牺牲,那份痛楚,至今心痛不已。

他写下了回忆录《红旗飘飘》,记录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他说:“那天晚上,我找到了几位老乡,聊起了当年的事情。他们还记得红军战斗、渡江的情景。我们一起回忆过去,一位老者笑着说:‘当年广西军十几万人追你们,都没把你们剿灭,现在你们却把他们打垮了’是啊,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但那一晚,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那片战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李天佑记得,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名叫小刘。他刚满二十岁,入伍还不到半年。在新圩一战中,他所在的连队被敌人包围。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小刘没有丝毫退缩。他拿起枪,勇敢地冲向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身亡。当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手里还紧紧握着那颗未打完的子弹。

这样的故事,在红五师中数不胜数。每一个牺牲的战士,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的英勇和牺牲,让李天佑深感心痛。但同时,他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红军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

湘江之战后,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士气却更加高昂。他们知道,只有继续前行,才能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

1970年,董必武在广州留园偶遇了李天佑。他紧紧握住李天佑的手,深情地说:“是你们把中央‘红星纵队’从危难中救了出来!你们的英勇和牺牲,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一刻,李天佑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知道,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