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02:定襄北之战,42岁张骞终封侯,18岁霍去病一鸣惊人

丰丰谈历史 2024-01-05 05:57:03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从西域归来,给汉朝人带来了一个从未看过、听过的广阔世界。

一个更大的野心,在汉武帝的内心酝酿。

但汉朝的当务之急,还是匈奴。如果不能打败匈奴,汉朝人即便知道了西域诸国的存在,也难以横穿匈奴地盘,和他们联系。

接下来的几年里,张骞在史书上暂时沉寂。而卫青率领汉朝骑兵对阵匈奴,取得大胜,功封大将军。

元朔六年(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率领10万骑兵、6个将军,从定襄出塞,迎战匈奴单于的大军,史称定襄北之战。

在卫青的征战史中,这是战果相对不算理想的一战。

但在史书的记载里,有两个对开拓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在此第一次产生命运的交汇。

他们也双双在此战中因功封侯。

一个,自然是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张骞;另一个,则是拿下河西走廊、打通去往西域通道的霍去病。

这一年,张骞42岁,霍去病18岁。

01、不算理想的定襄北之战

这是卫青第一次对决匈奴单于的主力大军。

春天,大军从定襄出塞,斩杀匈奴几千人而还。这个战果不算多漂亮,但起码损失也不是很大。

变故发生在夏天。

大军回到定襄之后,并没有还朝,而是原地休整,夏天再度出击,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一个叫做赵信的匈奴降将,在带着3000多骑兵寻找战机的时候,和匈奴单于的主力迎面对上。

赵信和匈奴单于鏖战一日,近乎全军覆没。

赵信本来就是匈奴人,此时见匈奴单于有意招他回匈奴,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带着仅剩的800多人,重新投奔了单于。

唯有和他同行的右将军苏建,独自一人杀出重围,回到中军大帐见卫青。

此战虽然斩首匈奴1万多人,在汉军的历次征战中,算是斩首数比较多的。

但也有两个将军的军队全军覆没,前将军赵信更是投降匈奴,损失惨重。

所以,卫青没有得到食邑的加封。汉武帝仅仅赏赐他千金。

02、张骞因功封博望侯

定襄北之战,也是张骞从西域归来之后,时隔3年,再一次走进史书。

张骞虽然没有完成最初的出使任务,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但他给汉朝带来的惊喜,远超汉武帝最初给他的任务。

汉武帝为了嘉奖他,封他为太中大夫。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这是一个掌议论的官职,秩比千石。

和张骞一起回来的匈奴向导堂邑父,也被封为奉使君。

但是张骞没能因为出使西域而封侯。根据汉朝的惯例,唯有军功才能封侯。

元朔六年的定襄北之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导军,知善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因前使绝国功”,被封为博望侯。

从史记的这一段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给张骞封侯,主要还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的功劳。

只不过,因出使而封侯,汉朝没有这个先例。所以,汉武帝让张骞到军队里镀了一层金,立了一些功劳,好名正言顺地给他封赏。

博望侯这个封号,也别具匠心,是“博广瞻望”的意思。

张骞出使西域的卓越贡献,跃然纸上。

03、霍去病因功封冠军侯

此战,一个18岁的少年,以校尉身份随卫青出征。

汉武帝对这个小校尉格外关照,不仅专门下令卫青给他拨了800精骑,还给他起了一个专属于他的特殊封号:嫖姚校尉。

汉武帝或许只是想让他见识见识真正的战场。没有人能预料到,他居然能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一鸣惊人。

他就是大将军卫青和皇后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

当各将军率领自己所属的军队寻找战机的时候,霍去病也率领他的800骑兵,一头扎进了茫茫草原,把大军甩开好几百里。

后来的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率领1万大军急行军,6天转战5国,奔袭距离是1千多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仅有800人的霍去病,敢甩开大军几百里,是多么地激进。

这么激进的行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风险。而对于一些能力卓绝的人来说,则意味着机遇。

霍去病正是属于后一种人。

史书没有记载,霍去病的这一次长途奔袭,是在春天还是夏天。

但是在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中,霍去病的军功描述都放在赵信和苏建的失利之后。这让读史的人,才有些失落,便顿时精神一震。

18岁的霍去病,仅仅率领800人,长途奔袭几百里,斩杀匈奴敌军2028人。

史记对汉军军功的描绘,大多是“数千人”“万余人”,这么有零有整、精确到个位数的记录,并不多见。

霍去病的军功,毫无水分。

而且,霍去病打败的,并不是匈奴普通的军队。

在他带回来的首级里,有匈奴单于祖父一辈的籍若侯产,有匈奴的相国和当户。

在他抓回来的俘虏里,有匈奴单于的姑父罗姑比。

要知道,此次出征,10万大军的战功,也不过是万余人。

霍去病和他的800骑兵,就杀敌2000多。

战后论功行赏,霍去病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04、定襄北之战对开拓丝绸之路的影响

史书没有记载,在张骞回到西域之后,定襄北之战前,张骞和霍去病有没有交集。

这一场大战,是两人的名字第一次在史书中同时出现。他们都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出征,都在战后封侯。

张骞作为向导,一定和卫青有着密切的交流。

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又是第一次上战场,想来也会时常跟随在卫青的身边,接受卫青的教导。

我们可以想象,张骞或许会在行军之余,对这个汉武帝和卫青都寄以厚望的少年,描述西域的繁华景象。

2年后,正是这个少年率军打通了河西走廊,为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清除了最大的障碍。

除了张骞和霍去病的初交集之外,这场看起来不太成功的战役,对汉朝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毕竟,当我们说定襄北之战不太成功的时候,是相对于卫青的辉煌战果来说的。

在汉武帝手下,对阵匈奴,能比这一仗打得更漂亮的,也只有卫青本人及霍去病打的其他经典之战了。

匈奴经过卫青多年的打击,已成残血,失去了右贤王的大军及河套平原。

此次匈奴单于本人和卫青对阵,虽说不算输,也收获了赵信这样的大将,但也是实打实地损失了1万多精兵。

匈奴本来就没有汉朝那么深厚的底子,经不起这样的长期消耗。

单于无比担心,汉朝再次集结大军,和他进行决战。

赵信给单于出主意说:汉军的运输能力和奔袭能力是有限的,单于不妨退守漠北,汉军很难打到这么远的地方,就算强行出击,也是人困马乏,到时候单于收拾他们就容易了。

单于采纳了赵信的建议,带着自己的主力大军,退到了大漠以北,静候汉军。

汉军的边境压力,骤然放松。

这就是定襄北之战这场看起来不够精彩、还损失不小的战役,对汉朝最大的作用。

汉朝和匈奴巨大的体量差距注定了,哪怕是一场看起来不胜不败的战役,匈奴承受的压力,也远远大于汉朝。

匈奴单于的主力虽然退守,匈奴还有不少强大的部落盘踞在汉朝的附近。

定襄北之战第二年,便有万余匈奴骑兵杀进上谷,大肆劫掠了一番,杀死数百人后扬长而去。

这些匈奴部落中,对汉朝威胁最大、也最强大的,就是河西走廊上的浑邪王和休屠王部。

也正是河西走廊上的这些匈奴人,阻挡在汉朝和西域诸国之间,让他们无法交流。

没有了单于直接压力的汉武帝,终于把目光投向河西走廊。

拿下河西走廊,汉朝到西域的道路,就可以畅通无阻。

汉武帝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年轻得过分的将军。

那就是在定襄北之战中一战封侯的霍去病。

这一年的霍去病,只有20岁。

他将在这条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上,谱写新的传奇。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