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手印,农民兄弟们的权力选择,按下红手印,就按下了希望!

桃成柳老人 2024-08-27 19:14:41

文/柳成荫

在中国农村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两个“按红手印”的村庄。我们村是第三个“按红手印”的,没有宣传报道,鲜为人知。

第一个按红手印的不是一个村,只是一个18户人家的“生产队”,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严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虽然现在叫小岗村,实则是小岗生产队。

事情发生在1978年,18名社员按红手印,把生产队的农田和物资给分了,这是一场导演加演员的“按红手印”。结果,36年未走上富裕路,重归集体经济,一座大包干纪念馆见证了红手印的发展演变过程。

小岗生产队红手印

第二个按红手印的也不是一个村,是一个3000多户的公社,叫周家庄人民公社,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县。

事情发生在1982年,全国掀起了分田单干的运动,周家庄人民公社的书记雷金河个人认为只有周家庄公社可以给社员带来幸福,不应该一刀切实行分田单干。雷金河书记召集了全公社的社员,让他们投票表决要不要“分家”。就这样,3000多个“红手印”摆放到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同志案前,最终,周家庄成为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早在2017年,全公社已发展到4500多户、13000多人,人均年纯收入高达两万,公共积累有4000多万元,是全国闻名的共同富裕的乡镇。

周家庄人民公社红手印

两个农村,两份红手印,一个推进了分田单干的进程,一个挽救了最后一个人民公社,是非功过笔者不作评论,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说话!

第三个按红手印的是我们村,那是2021年的事,由于没对外宣传,至今鲜为人知。

我们村是1984年最后一个分田单干的村,当时村民也想保住大集体模式,怎奈脖子扭不过大腿,最终还是分了。当时我们生产队有三个队办厂,农民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社员的收入还不错,种田用上半机械化,相对轻松些。

分田单干后,又恢复到手工耕种的种田模式,大人小孩全上阵,连同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上阵,一天活干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也就坚持了三五年,逐渐有农户开始抛荒撂地了。但那时,有人愿意捡人家撂荒的耕地种,这些人家有劳力,但又干不了别的事情,只有靠种田为生。故,那时还没有发生大面积撂荒的现象,地方上还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大包干纪念馆”。

田里干活的老人

田里干活的老人

真正发生大面积抛荒的是九十年代后期,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家里的老人也干不了重活了,最终农民抛弃了依赖生存的土地。那时,一条省道穿过村里的农田,行驶在公路上,就能清清楚楚看到公路两边抛荒撂地的荒凉。

最终村里把这些荒地二次复垦,化零为整,修复硬质水渠,组织村里的老年劳力集体耕种,继续实施机械化作业,村民配合的种田模式。干一天活村里开一天的工资,粮食收割上来卖掉后,再给农民结算工资。就这样,这种模式维持了十多年,承包村民拿着种田补贴,却没有一个人种田。

红手印,农民权力的象征,按下红手印,就按下希望。

2021年,村里把农民的承包地最终收回,回归村集体经营,有了一个官方正式名词叫“土地流转”。农民土地交出后,不再自己耕种,坐到家里可拿每年800元一亩的流转金,农民都成了“地主”。这次按红手印都是自愿的,因为自己种一亩地赚不到800元,何乐而不为?

红手印,农民兄弟们的权力选择,按下红手印,就按下了希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