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份信息量巨大的标识地图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引起了许多海内外军事观察家的注意。
因为在这张地图中,地图的制作者们——一群来自美国空军参谋部的作战参谋将位于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这5个国家境内、包括军用机场与民用机场在内的共计323座机场全部标记了出来。
【美军标记的各国可用机场位置】
而他们标注这些机场的理由,则是为了给美国空军正在落实的“敏捷战斗部署”概念做可行性考察,为空军挑选可以用于空中游击战的预选机场。
也就是说,在2017年美国空军正式提出“敏捷战斗部署”概念与空中游击战理念的7年后,这一颇有些超脱常理的新战术已经被美国推进到了验证可行性的阶段。
并且如果这一新战术能够在后续测试中通过验证,被美国空军认为具有可行性。那么在不远的未来,当中美爆发军事冲突时,我们或许真的能看见美国空军用这种战术,来应对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那么问题来了,美军的“敏捷战斗部署”与空中游击战真的能让美国空军扭转自己在西太平洋上面临的、毫无胜算的战略局势吗?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而且不小。因为当我们仔细了解过“敏捷战斗部署”概念之后就会发现,这一战术就是美国空军专门为应对解放军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而制定的。
要知道,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之所以会让美军水面舰艇部队与空军部队倍感压力。不仅仅是因为这套经过了数十年建设、优化、不断完善的体系能够将美军部队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还因为这套体系能够让解放军在看的清清楚楚的同时,还可以调用体系内配套的海陆空三维立体打击能力对这些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在物理层面上实现“看得见、打得到”。
【以轰-6为主的解放军空中远程打击力量】
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可用的军事基地数量过于稀少,而解放军所拥有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又过于丰富且强大。导致西太平洋美军不仅要时刻面临被解放军监视、打击的风险,还要面对自身打不过没法还手,被打一下就要歇菜的沉重现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就相当于一把压满子弹的手枪,顶在了西太平洋美军的脑门上。
面对这种情况,美军从很早之前就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美国海军就曾提出要将退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改装成浮动反导平台,用来对抗解放军火箭军的弹道导弹攻击。而空军提出的应对方案,则正是“敏捷战斗部署”概念与配套的空中游击战理论。
什么是“敏捷战斗部署”与空中游击战呢?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空军认为自己相对于解放军最大的劣势,在于双方不对等的军事基地数量。解放军拥有数十个空军基地,而自己可用的基地则屈指可数。这不仅限制了美军方面可投入的兵力规模,也极大地影响了己方的抗打击能力。
【中美之间的基地数量存在压倒性差距】
同时,由于美军部队多依托于岛链,可用陆地面积也不多,难以进一步扩大基地数量。
此外,即便美军找到了新的基地选址,且不说这些基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建设完毕。就算建设完成了,这些新增基地在解放军庞大的战术导弹库存面前也显得十分式微。
因此,空军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想法:既然我的基地数量少,也不方便进一步新建扩增。那我为什么不去征用民用机场甚至是他国军用机场来保障己方机群作战呢?
毕竟这些民用机场与他国军用机场都是现成的,数量众多且分布在东亚各地。只要美军占领的快,解放军摧毁美军机场的速度就将跟不上美军新征用机场的速度。
与此同时,美军军机也可以凭借多机场的优势,以小规模编制铺开进行部署。有效避免作战集群被解放军一锅端的同时,还能够像游击战一样,在己方机场遭到攻击后快速转战其他机场,尽可能维持可用于作战的有生力量。
【空中游击战示意图】
此次美国空军参谋部的作战参谋们会开始统计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这5个国家境内军用机场与民用机场的位置与数量。就是因为根据他们的设想,美军有可能需要在战时强行抢夺这些国家的机场,用以进行对华作战。所以必须要事先做好统计与筛选,以便为后续制定相关预案做准备。
而如果放任美军将这种理论设想变为现实,那么这对于解放军来说,我们也确实没有什么高效的办法来处理美军的这种无耻战术。
不过,这毕竟只是理论上可行。而任何概念在从理论往现实中落实时,都会遇到无数难题。“敏捷战斗部署”概念也是一样。
从实际作战需求来看,整个“敏捷战斗部署”概念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作战机群在更换到其他机场,尤其是民用机场后继续保持作战能力?
在去年中俄互降轰炸机的节目中我曾经提到过。军用飞机不是民用飞机,一个型号机型往往无法在驻扎有其他型号的军用机场中进行维护。
【降落在杭州的俄罗斯图-95轰炸机】
因为对方机场可能没有你这个机型的维护零件。就算有,维护人员也可能不懂你这个机型该怎么维护。
所以尽管在理论上,机场可以通过人员资格考核与事先储备零件等方式获得异型机维护能力。但这种维护能力十分稀少,并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就算美军可以通过征用民用机场来躲避解放军打击并维持部队运作。但这些机队能不能在更换机场后急需维持作战能力就不好说了。
美国人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他们提出了要将维护人员、零件甚至是弹药油料都装在C-130运输机里随机队转移的解决方案。
【与C-130合练敏捷作战部署的F-35】
但问题在于,这些物资设备堆放在机场仓库里时或许还能让仓库有不少富余空间。但当它们被放在C-130货舱里时就不一定了。别的不说,光是油料、弹药这两项物资就至少需要2架运输机来运送。再算上人员与维护零件,一支机队就至少需要4架C-130来维持运作。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机队还不能有任何一架运输机被击落或出现问题,因为机队本身是没有任何冗余空间的。少了一架,整个后勤体系就会立刻崩溃。
然而谁又能保证在战时,这么庞大的空中运输机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或者被解放军发现并击落呢?
更不用说,就算运输机没有出问题,战斗机也都能正常作战,缺少军用航空管制设备的民用机场也难以支持战机执行作战任务。
毕竟军用机场最大的价值并不是作为一个机场满足战机的起降需求,而是作为补给、维修以及指挥中心,保障机群能够正常作战。只是为了起降飞机的话,随便找条直一点的高速公路都能做到,根本犯不上用机场。
【在高速公路上起降的A-10攻击机】
所以总结一下美军的“敏捷战斗部署”概念一系列优点与缺陷就会发现,这套概念虽然并非没有可行性,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可能给解放军造成不下的麻烦。
但如果将这些“一定条件”的实施难度也计入其中的话,整个“敏捷战斗部署”概念的可行性就将降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平。
如果美国空军真的打算用这种战术来应对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那在他们对解放军造成麻烦之前,可能会先被自己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给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