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曾有个话题:长大后你是怎么跟朋友走散的?
底下有人说,毕业后大家各自结婚生子,相隔千里,渐渐就没了联系;
有人说,朋友来借钱,当时手头紧借不了,结果隔天就被拉黑;
还有人说,自己跟朋友分享生活,他却当成炫耀,关心他,对方又觉得是嘲笑。
成长是座越走越窄的桥,越往后走,陪在你身边的人就越来越少。
那些生活轨迹不同、价值观相左的朋友,都在不可避免地退出你的生活。
作家马德说:“成熟,就是习惯并看淡身边人的来来往往。”
对于注定要走散的人,与其强留,不如送别:合不来的关系,与其不舍,不如放下。
中年真正的清醒,就是允许自己失去一段关系。
1
境遇不同,允许走散
作家刘同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人还在,情还在,回去的路已不在。”
岁月变迁,不同的境遇,让每个人的性情都会慢慢转变。
再好的朋友,也会因为不同的人生选择,最终与你相背而行。
作家阿何,曾与自己的发小形影不离。
初中毕业以后,发小南下打工,阿何则北上求学。
那几年,发小拿着微薄的工资,住在逼仄的出租屋里,为了生计辛苦打拼。
阿何则考入北京顶级学府,毕业后进入一家科研公司,一份实验材料的价格,可能就是发小好几个月的工资。
阿何很少对发小讲自己的生活,怕刺激他。
发小却觉得,阿何现在发达了,故意疏远了旧时老友。
渐渐地,两人联系越来越少,不再无话不谈,这段儿时珍贵的友情,最终也慢慢走到了尽头。
人总要等到经历过才会明白,离别和失去,都是人生常态。
距离的改变、境遇的不同,都会导致同行的人逐渐失去交集。
上大学时,我也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
四年间,我们一起吃饭、自习,也经常一起谈文学、聊梦想。
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县城,结婚生子。
我则去北京打拼,从实习记者,一步步到部门主任。
起初我们还常聊天,只是她谈的多是家长里短,我聊的则是职场工作,经常聊到一半就没话说了。
有次我兴致勃勃地找她谈起文学,她却说自己好久没看书了……
就这样,我们的聊天频率,越来越低,直至再也没有了彼此的消息。
年轻时,我们都满腔热情,幻想一段情谊能持续到永久。
上了年纪才发现,任何关系,都是阶段性的。
很多关系的疏远,也不是谁做错了什么,而是各自走上了不同道路。
随着时移事迁,不同的境遇与不同的追求,就如同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彼此。
在人生的岔路口,少的是殊途同归,多的是分道扬镳。
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人,与其挽留,不如允许走散,各自安好。
2
三观不合,允许离开
学者刘瑜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一个德国姑娘,刚开始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但过了没多久,刘瑜便开始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
究其原因,是两人根本说不到一起去。
她聊的话题,对方兴趣全无,她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对方总是针锋相对。
后来,在一次剧烈的争吵过后,两人就彻底决裂。
作家梁爽说:“三观、审美、经历,真的是生活的过滤网,谁都没办法背叛自己的一切。”
中年以后,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隔膜,不是距离的遥远,而是观念的差异。
三观相左的人,即使能够并肩同行一段时间,最终也都会相背而行。
画家王元鼎和木心,一度是相交莫逆的好友。
但后来,由于在绘画艺术的看法上出现分歧,导致两人走向陌路。
木心师从林风眠,跟恩师一样,他画水墨爱用水粉颜料。
王元鼎一直深耕传统技法,坚持不加任何染料。
有一次,木心对外展示自己的水墨画。
王元鼎也在现场,他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木心说,有水粉,乃水墨画之大忌。
木心反驳,说自唐朝开始,很多画都是用水粉的。
两人就此争执不休,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过了些日子,王元鼎在餐饮店吃点心,木心恰巧进来,结果两人都没有理睬对方。
多年的感情,因为艺术理念上的不合,就这样分崩离析。
作家张嘉佳说,决定一段关系上限的,是价值观念。
观念相悖的两个人,就像两条相交线,随着彼此分歧越大,最终只会渐行渐远。
人与人相交,性格或许可以磨合,但观念却无法将就。
中年以后,不是一路人,散了也就散了。
不必追问,也无需解释,允许各自默默离开,就是最体面的告别。
3
彼此消耗,允许疏远
作家晚情有位很好的朋友。
朋友辞职后开店,晚情经常去照顾生意,平时也会在朋友圈替朋友打广告。
可她对朋友越好,朋友越是得寸进尺。
每次见面,朋友都会要求她介绍生意,还动不动就打电话、发微信轰炸她。
有好几次,晚情都只得放下手中的事来帮朋友。
直到一次晚情实在忙不过来,向朋友委婉地表示拒绝。
没想到朋友竟生气地骂她小气、不仗义,并扬言要绝交。
本就心累的晚情,听了这话心彻底凉了,于是她直接将朋友拉黑。
傅首尔说过,感情里最重要的,就是情绪价值。
中年以后,人与人的相处,就是一场礼尚往来的储蓄。
你存一些,我存一些,互相注入正向能量,感情才能在两人之间不断流动。
若是相互消耗,总是带来负面反馈,这样的关系不如趁早疏远。
自媒体作家李悠悠,有一个同窗四年的好友。
毕业后两人去了不同城市,但对方只要一有事情,她都会立马赶过去。
一开始,朋友还心怀感激。
但渐渐地,朋友就把她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并对她越来越冷漠。
有次,李悠悠母亲生了重病,她很难过,拨通了朋友的电话。
还没听她说完,朋友就不耐烦地回道:“生老病死,无法控制,这个我也没办法。”
说完直接就挂了电话。
这时李悠悠才意识到,一直以来,朋友根本不在意她的感受,带给她的永远是消耗。
想明白后,她果断疏远了对方,双方多年情谊就此冷淡收场。
《送你一颗子弹》里有句话说得好:
若一个人要你搭上很多精力才能留下,那注定就不是能陪你到最后的缘分。
很多时候,好的感情需要双方付出,好的关系需要彼此滋养。
若是一方过度消耗、索取,到头来只能一拍两散。
人到中年,太耗神的关系,与其费力拉扯,不如趁早割舍、远离。
▽
丰子恺先生说过一句话:
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
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
世间的缘分有深亦有浅,聚散半点不由人。
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有些关系注定很快就会消失在你的生命中。
中年以后,对于注定要失去的关系,学会坦然对之,去留随意,聚散随缘。
允许生命中的人来人往,看淡一切聚散无常。
点个赞吧 ,告别一段不值当的关系,你才能奔赴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