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外后视镜,车界新“时尚”

汽车圈视点 2023-10-19 16:34:05

后视镜是当前汽车形态中最显眼一个部件。无论是工程师如何凹出富有美感的曲面造型,左右两边富含对称美的后视镜,总能成为目光的聚焦之处。也有不少的车迷朋友们,亲切的将外后视镜比喻为车辆的耳朵。

纵观世界汽车一百四十多年历史,后视镜就拥有长达一百一十年的历史。以至于从最开始的一块玻璃,演化为带加热,防水渍,防眩目,倒车下翻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汽车光学部件,分类更是五花八门。

从主要功能点上来分,后视镜可以分为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外后视镜主要反馈车身两侧情况,内后视镜则是反应车辆正后方情况并且可以兼顾车内乘员;从材质上来看,后视镜可以分为塑料、碳纤维甚至金属以及某车豪车的贵金属;从颜色上来区分,可以区分的种类更加庞大。毕竟在某些车主眼中,一对银耳比老婆还要亲。

总而言之,车辆后视镜,尤其是外后视镜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已经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有企业将其视为设计的灵感创意区,赋予了后视镜更多的功能性意义,比如安置辅助驾驶摄像头以及照地迎宾灯;有的企业将外后视镜刷个颜色,赋予了区分高低配置的属性;也有企业选择在后视镜的造型上特立独行,比如更加的“方”和更加的“圆”。

但无论如何努力,后视镜仍然是一块能够照出你“痤疮”的镜子,这个功能点亘古不变。

这不惊让我想起来在不久前的一次饭局上,一位航天领域的朋友向“饭搭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看起来都比较瘦,而美国的火箭都比较胖?当所有人面面相觑的时候,这位航天领域的朋友娓娓道来是因为酒泉的火箭基本都是铁路运输,铁路有隧道,而中国铁路就是标准轨距1435毫米,太宽的火箭运不到前线。

后来这位朋友将其归纳为一个理论,“习惯性沿得”。寓意很多的规律性问题是因为我们习惯性的在过去的道路上,所以没有办法跳出来。在航天领域,新建的文昌发射中心就完美规避了这个问题,因为天津组装的火箭可以直接海运到文昌。

在汽车后视镜上,大多数时候汽车工程师们似乎也陷入了这种矛盾当中。一方面,硕大的后视镜不仅影响风阻,也降低了整车的美观度。另外一方面,但却没有更好的方式将其优化,不仅是自己没能力,法律也不允许。

但总有人善于创造并挑战传统。

今年年初,路特斯Eletre官宣成提供流媒体外后视镜选装,成为国内市场第一个提供外后视镜选装的产品。在此之前,类似于奥迪e-tron都提出了类似概念,但只有路特斯成为事实上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这一切首先离不开基础政策的修订。

本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GB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中正式新增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视镜和CMS双功能系统”等内容。这意味着国家从法规层面为电子外后视镜制定了详细的技术细则,不但可以安装,而且允许取代传统后视镜。

其次是作为百万电动豪华产品,路特斯一直在苦苦思索百万电动豪华应该具备的属性。为此,路特斯做了多方面的创新,比如全系800V的超级快充等。在此前和路特斯技术工程师的沟通中,他们向记者透露了一个观点,路特斯是享誉世界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在全新的Eletre之上,路特斯将几十年来的空气动力学精髓全部运用到车辆的设计中,想要设计出最佳空气动力学的电动汽车。但后视镜带来的巨大风阻始终如鲠在喉,最终他们决定,同步开发流媒体外后视镜,在不同的的市场根据不同的合规要求分批提供。

但对于汽车而言,任何一项设计的应用,除了好看之外还应该具备出色的功能性。

为什么电子外后视镜开始兴起?我们还是先从传统光学外后视镜有何局限性开始入手,比如说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传统外后视镜的视野固定;夜晚或昏暗的环境下清晰度差;在恶劣天气时,尤其是下雨或下雪天,由于需要间隔被雨雪覆盖的侧窗观察,视线会被干扰;侧窗和外后视镜在冬天容易起雾,影响视线等等,然而这些问题在电子外后视镜中均可轻松化解,从而提升了安全性。

不过,正如前文所言,流媒体外后视镜并不是路特斯业界首创。这一概念两三年前就有人提出。具体来说,就是采用高分辨率的外置摄像头,使用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HDR自动进行光线补偿,在车内反馈后视路况信息。只不过这种设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想象的阶段,而路特斯是真正在中国市场第一个落地流媒体外后视镜的企业。

清华大学不具名的汽车工程专家此前曾对记者表示,与传统光学后视镜相比,电子后视镜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更宽阔的视野,电子后视镜改变了传统光学后视镜受限于镜面曲率、形状、大小、角度等因素造成的视野限制,通过不同的传感器、不同角度的摄像头,驾驶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像,保证车辆行驶和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安全;

二是受环境影响小,传统光学后视镜如果遇到如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驾驶员的视野通常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电子后视镜可通过硬件和软件,消除这些环境影响,保证驾驶者的视野不受干扰;

三是可以降低风阻和风噪,电子后视镜的外置设备仅有摄像头的传感器件,体积大小可降低到后者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在设计上的改变基础上,在停车时可以支持电动折叠,相较于传统外后视镜更有助于增加停车的便利性。

此前路特斯官方材料中曾详细披露了ERMD系统的硬件数据:Eletre流媒体外后视镜将采用1280*720分辨率的LCD屏,刷新率可以达到60Hz,15档亮度调节,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自适应调节屏幕亮度。在外观层面,S+版本搭载高亮黑流媒体外后视镜,需要通过选择外观碳纤维包升级为碳纤维流媒体外后视镜;R+版本搭载碳纤维流媒体外后视镜已包括在R+专属碳纤维包内。

最重要的是,因为流媒体外后视镜的传感器元件,可以匹配在智能驾驶系统中进行共通,尤其是在主动安全系统中,可以更直观的提醒驾驶员,在盲区检测、开门预警、后方横穿辅助等功能中,帮助用户在停车时,更好的提醒周边危险事件的规避。而在遥远的将来,电子外后视镜数据或许还能同自动驾驶系统相互结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

对于某些功能而言,物理或机械结构是有它的局限性。电子设备的加入,则会弥补之前的不足,而电子外后视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电子外后视镜不仅能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让视线清晰,同时还可以与主动安全等功能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安全性。不仅如此,它还有减少风噪、降低风阻等作用,这对于电动车来说也尤为重要。

很显然,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了设计师充足的想象力,也让原先不敢想的科幻化场景应用不断落地,路特斯Eletre上的电子后视镜,只是路特斯这家企业向电气化转型使命交上的一份小题答案,整张试卷仍然在答题中。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电子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成熟、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认可度的日益提升,汽车后视镜的改革时代已经启动,而路特斯就是这场改革的先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