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如果是高校教师,他最骄傲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了几个优秀的博士生。
博士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词汇,读博期间,自己可以三年磨一剑——一旦有好的成果,必定会被天下熟知。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好的成果会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加持,或许他所去的平台比自己的导师还要好。
如此一来,他的圈子就会不一样,资源也会更好更多,这个时候,导师也有可能有求于自己当初的学生。
如果很幸运,有的博导很可能培养出来一位院士。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骄傲的事情啊。
所以说,我所认为的导师和博士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学术和科研上对学生严格把关,私下关系应该是比较温和,正所谓亦师亦友。这样一来,导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生对老师也无可挑剔。对双方的发展都有利。
然而,华中科技大学的陈汉华教授突然火了,原因令人想不到——成为博士生导师的10年里,他的门下竟然没有一个学生顺利毕业。
这样的说法有三层意思:
第一,有可能是他成为博导的前期没有带学生,比如,2012年成博导,导师从2018年才开始有自己的学生,按照成长的培养模式来看,如果博士生5年毕业,那么他的第一届学生才有可能刚刚达到毕业的要求。所以说,他现在没有博士生毕业,也说得过去。
第二,刻意。正如网络上的说法,有人爆料称,陈教授这个人学术能力不行,带不好学生,以及人品和人格有问题,压榨和故意延毕学生。
第三,学生能力不足。每年都有很多学校会清退一些硕博生,原因是在校的年限已经超过了培养的最长年限,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个人的能力不太行,一直做不出来成果,也无法毕业。
如果第二种说法属实,那么陈教授的培养方式和师德方面的确存在问题。但是关于这件事情,说法还是挺多的。
有人爆料陈教授pua学生,让学生发质量好的论文,否则就不让毕业。也有人说,陈教授治学严谨。对于说法不一的事情,最简单的证明方式应该是让他的学生去发表一下看法,说一说陈教授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要求学生等等。如果都合理,那就不能说压榨学生。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我也觉得奇怪,一般而言,年轻的博导都比较重视事业,对于自己的第一届学生而言,他更可能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培养,让学生做出来高质量的成果,自己也能趁此机会名声大噪。
但是博士和硕士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对于硕士而言,一般要求比较低,导师也会提供一些帮助。对于博士而言,更多的是要靠自己,比如做实验,总结规律找创新点等等,这是需要自己很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导师需要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比如把握住研究内容,避免和别人雷同,以及太过时。比如提供实验经费支持。再比如,把控学生的论文质量。
所以说,导师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如果学生做的东西确实存在质量问题,那么他真的不一定能顺利毕业。这个过程又如何去界定对与错呢?或许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导师的培养制度,完善和明确责任和义务。重点是能够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人才,而不是急于求成注重数量,也不是故意刁难不让学生毕业。
对此,读者朋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