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咸丰元年(1851)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事,太平天国爆发了,沉重打击了清廷在南方的统治。1852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湖南湘阴举人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作为幕僚出山,投笔从戎,其一生功名从此开始。在左宗棠的筹划下,张亮基赢得了长沙保卫战的胜利。不久,为防范太平军的再次骚扰,正在湖南湘乡原籍为母亲守孝的兵部右侍郎曾国藩前往长沙,辅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建立了一支1千多人的湘勇,并以湖南衡州为大本营进行操练。从此,曾国藩与左宗棠俩人正式在仕途上交集。一段亮瑜情结开始酝酿,给他们的恩怨人生留下了一幕精彩的片段。
左宗棠像
一、惺惺相惜,和而不同
左宗棠字季高,比曾国藩小一岁。他满腹经纶,精通时务,且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自称为当代诸葛亮,以“今亮”自诩;但怀才不遇,三次科举均以失败而告终。道光十九年冬,高中进士的曾国藩在翰林院散馆后衣锦返乡,其好友郭嵩焘与左宗棠一起在长沙拜访了曾国藩。这是曾左二人的第一见面。左宗棠谈论时事标新立异,口若悬河。临别时,曾国藩笑对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话中嵌着“左季高”三字。左宗棠听后微微一笑,说:“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你经济有何曾?”也恰好嵌着“曾国藩”三字。曾国藩惊叹左宗棠的才思敏捷。二人一笑作别。这虽是一段笑话,但左宗棠对曾国藩不服气的心情显露无疑。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
咸丰四年(1854)4月,骆秉章出任湖南巡抚。左宗棠作为巡抚府首席幕僚,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力撑危局。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左宗棠虽是幕僚,实际上却一手操持着湖南全省政柄,可以说是有实无名的湖南巡抚。当年10月,曾国藩率军先后收复岳州、武昌后,以接济湘勇军饷之功保举左宗棠知府衔,但左宗棠却嫌官职小,去信曾国藩“鄙人二十年来,所尝留心自信可称之者,惟督抚而已”,拒绝了曾国藩伸过来的橄榄枝。当时巡抚骆秉章兼任右副都御史,而湖南人戏称左宗棠为"左都御史",以示他的权力还要超过骆秉章。但无论是大清律例还是官场规则,幕僚弄权的行为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湖南巡抚——骆秉章
左宗棠掌握着逾越身份的权力,再加上性格刚硬手段强横,深为同僚妒嫉,巡抚底下的各方大员也颇多怨恨。有人甚至在左家大门上偷偷写下“钦加劣幕衔帮办湖南巡抚左公馆”几个大字,以发泄不满。湖广总督官文讨厌左宗棠的跋扈行为,将其劾为“劣幕”,一场针对左宗棠的围攻开始了。咸丰九年(1859)一场直指左宗棠的“樊燮京控案”爆发了。樊燮是湖南永州总兵,左宗棠素来看不惯他欺压百姓、克扣军饷的做派,多次劝谏湖南巡抚骆秉章,上奏弹劾樊燮。樊燮获知后冲进了左宗棠家中,并在院子里破口大骂,称左宗棠“污蔑”。左宗棠懒得与小人争执,推搡之中扇了樊燮一巴掌,将其赶了出去。
骆秉章手书
樊燮好歹有着总兵的官职,而左宗棠虽为幕僚,说白了也还是一介白衣。他对官员动手,犯了大清律例。在湖广总督官文的指使下,樊燮一纸奏折称左宗棠身为幕僚,却插手湖南军务,甚至“巧言令色”蒙蔽了湖南巡抚,请咸丰帝下令彻查。咸丰皇帝最痛恨幕僚把持军政要务,下密谕称:“左某如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曾国藩与左宗棠虽然性情、脾气并不相投,但交情颇重,对左宗棠身被诬陷十分同情,只因自己贯于明哲保身,为人小心谨慎,一直未出面说情。幸得胡林翼、郭嵩焘、肃顺、潘祖荫等人,向咸丰帝求情,细述左宗棠协助湘抚运筹帷幄,保境安民,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才免于一死,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左宗棠决定隐退,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幕府生涯。
湘阴樟树柳家冲——左宗棠故居柳庄
二、组建楚军,一战成名
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二十七日,在胡林翼的引荐下,左宗棠进入湘军幕府,成为曾国藩的幕僚。虽然樊燮京控案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但也极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左宗棠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关注。不久,曾国藩奉到咸丰帝的寄谕,特询:“左宗棠熟习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办团练事,抑或调赴该侍郎军营,俾得尽其所长,以收得人之效”。曾国藩见“天心大转”,立即回奏: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孔亟之时,无论何项差使,惟求明降谕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很快,朝廷即发下谕旨,授予左宗棠四品卿衔,协助曾国藩办理军务。这算是左宗棠得到清廷的认可正式入仕。
咸丰皇帝
当年闰四月,应曾国藩要求,左宗棠开始在湖南招募一支新军。凭借着自己两次进入湘幕的威望,左宗棠"招所知湘楚旧将弁,以勇敢朴实为宗",将湖南一支尚未加入湘军体系的老湘营为骨干,从招募到训练,仅仅3个多月时间,就在湖南长沙城外练出了一支5千人的军队,号为“楚军”。老湘营是由湖南当时公认的第一流将才王錱创办的团练。因王錱不服从命令,曾国藩遂不统领,归湖南巡抚骆秉章辖制。王錱病故后,老湘营由王錱之堂弟王开化统领。创军之时,左宗棠强化了现代武器的配备,使“楚军”火器水准非常之高,成为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队伍!
长沙城外——岳麓山
咸丰十年(1860)五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咸丰帝急忙颁发上谕“曾国藩着先行赏加兵部尚书衔,迅速驰往江苏,署理两江总督”。两江管辖江西、江苏、安徽和浙江,正是长毛盘踞与流窜之重点地区。当时,曾国藩九弟曾国荃正率领的湘军主力围攻安庆城。而安庆是天京屏障,保卫安庆对太平天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破江南大营的太平军定下了“五路救皖”的方略,力求解除安庆之围。按照朝廷严命赴江苏的上谕,曾国藩决定湘军大营移节祁门。这在政治上无疑是高明的,既能策应安庆作战,又做出进军苏浙的样子以应付朝廷的上谕。但在军事上却是十分危险的。祁门位于安徽境内,四面丛山环绕,山势陡峭,仅有一条官道与外界相连,东通休宁、徽州,西联景德镇,一旦被断后顾堪忧。
古徽州——阳和门
曾国藩令左宗棠率领新组建的楚军从长沙取道醴陵,向江西开进,驻守景德镇。位于赣北的景德镇与皖南的祁门临近,湘军在南昌设总粮台,军需物资需经景德镇转运祁门大营,因此皖南与赣北对湘军来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左宗棠在景德镇立足未稳,很快就迎来了挑战。太平军兵分两路像景德镇进攻。本着首战必胜的原则,左宗棠决定先打弱敌!他先率军打败了由南路进击景德镇的一支由响应太平军的反清武装后,集中全力与太平军悍将黄文金率领的精锐决战。曾国藩“以楚军新造,虑未任战,遇急则令鲍超为之援”。在鲍超从侧面来援,彭玉麟率水师收复都昌、饶州、彭泽三城,对太平军形成合围之势后,黄文金无奈只得退兵。左宗棠率领的楚军取得了与太平军精锐首战的胜利!
江西景德镇——古窑
在太平军获悉曾国藩湘军大营驻扎祁门后,侍王李世贤亲率5万大军直捣祁门。李世贤的意图是:下令太平军刘官芳自徽州东逼祁门,而自己先击败左宗棠,占领景德镇,斩断曾国藩的后路,再与刘官芳合击祁门!祁门危急,曾国藩自顾不暇。左宗棠只能独自以5千人的楚军,应对李世贤的5万大军!太平军先攻破婺源,由乐平走小路,直接攻占了景德镇!左宗棠退守乐平,凭借依山面水的地势龟缩起来。李世贤一时不能消灭左宗棠,便自率大军猛攻祁门,一度打到距祁门不过20余里的地方!曾国藩一边率领拱卫祁门的不足三千人马扼守有利地形,死守不退;一边传檄左宗棠火速救援祁门。左宗棠立即整顿军队,组织反攻,在乐平仙桃岭两次击败李世贤的后队李尚扬部!李世贤遂调头回来收拾掉左宗棠!如此,曾国藩,获救了!
江西乐平——峁山山麓洪源洞
李世贤扑到乐平时,左宗棠已完成了决战战场的准备!他在乐平城东南挖掘外壕十余里,引水塞堰,以削弱敌人的突击能力。左宗棠的主力全部在外壕坚守,屡屡挫败太平军的攻势。李世贤调整战术,集中兵力由城东北绕攻城西。由于迂回道路狭窄难行,太平军只能是纵队直行,如一条长蛇。左宗棠抓住战机,以攻为守,兵分三路,主动发起反击!太平军被切为数断,首尾难以相顾,被打得人仰马翻!李世贤易服逃遁,太平军惨败!左宗棠以少胜多,完成了其统帅生涯的第一个奇迹!曾国藩大喜过望,上奏称赞左宗棠"以数千新集之众,破十倍凶悍之贼,因地利以审敌情,蓄机势以作士气,实属深明将略,度越时贤"。咸丰帝将左宗棠由襄办军务而改为帮办军务,授为大常寺卿,官位隆升至正三品。
咸丰帝手书——《具足圆成》
三、攻克金陵,将帅反目
咸丰十一年(1861)9月5日,湘军攻陷了围困多日的安庆城了。此时,北京传来被英法联军逼逃到承德的咸丰帝驾崩避暑山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消息。9月25日,曾国藩将两江总督署迁入安庆城内。湘军攻占后将顺江而下进攻南京,给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予以最后一击。12月20日,慈禧太后下旨曾国藩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四省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而太平军丢失安庆后,集中兵力接连攻克浙江东西部的大部地区,直捣杭州,威逼上海,力图把苏浙变成支撑太平天国的战略基地。年底,曾国藩定下三路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曾国藩将驻扎在赣浙边界的湘军统归左宗棠节制,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给了他向皇帝的专奏权和征收厘金权。从此,左宗棠终于自立门户,踏入“封疆大吏”的行列。
安庆松阳城楼旧影
同治元年(1862)1月,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左宗棠率楚军挺进浙江后,相继收复了金华、绍兴等重镇,同治二年(1863)升闽浙总督。同治三年(1864)3月,收复杭州,左宗棠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李鸿章进军上海后,率淮军相继收复苏州、常州等地。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城中粮食药品奇缺,忠王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洪秀全不准。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6月18日,曾国荃率领湘军终于攻克了“天京”城。曾国藩听信四弟曾国荃所言,逐向朝廷奏报克复金陵,幼天王洪天贵福城破后,于宫中举火自焚而亡,所有悍贼被一网打尽,江南匪焰将熄。朝廷对有功人士加官进爵,封曾国藩为一等侯,曾国荃为一等伯。左宗棠因牵制浙江方向的太平军有功,被封为二等恪靖伯。
曾国藩像
当时,所有与太平军作战的清军,一有重大战役的奏报,无论胜败,上折之后都以咨文形式互相通报,以利于彼此了解情况。在杭州的左宗棠收到这份江宁攻克的咨文时,心情甚为复杂。江宁破了,无疑是太平天国彻底覆灭的象征,作为一个与太平军周旋十多年的朝廷官员,左宗棠当然很是高兴,因为这胜利有他的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渴望建天下第一奇功的“今亮”来说,左宗棠心里也颇觉泛酸。他一向认为自己的才能举世无双,攻下江宁的喜讯,应当出自以他的名义上报的奏章,而不是别人。他从心里瞧不起不学无术的曾国荃,更瞧不起其统辖的吉字营攻占天京后的烧杀抢掠,与太平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觉得曾国藩将围攻江宁的大事不交给他,而交给自己弟弟曾国荃,是最大的谋私利。
杭州古城——清波门遗址
正当左宗棠正在郁闷之时,手下爱将王开琳进来报告:“长毛的小天王逃到浙江了”!原来早在两天前,王开琳部在湖州抓到两个满脑头发的汉子。王开琳一看便知道是太平军,遂亲自审问。那两个人恰恰是幼天王身边的兵,因脚伤跟不上溃逃的队伍被抓了。开始他们死不承认,当从一个人的身上搜出了一顶绣龙黄软缎帽时,才不得不招住自己的身分。王开琳这一惊非同小可,于是花言巧语哄着这两个卫兵,又给他们吃饭、敷药。就这样他们供述:幼天王非但没死,还协同一批太平军的残军逃到了湖州,想前往江西与李世贤汇合,用伪天王名号,召集太平军余众,重燃太平天国火焰。王开琳暗暗感激老天爷的保祐,点起一千多人沿途搜捕,却找不到幼天王的踪迹,只好悻悻回到杭州。
闽浙总督——左宗棠
左宗棠紧盯着王开琳递给他的洪天贵福的绣龙帽,兴奋不已。他大声嚷道:“这个曾涤生,他居然敢欺蒙太后、皇上”!王开琳问:“他对太后、皇上说什么啦?”。左宗棠顺手抓起一迭纸扔了过去说,“这是昨天收到的从安庆发来的咨文,你看看吧?他的报捷折里说伪幼主积薪宫殿,举火自焚”。“亏他说得出口。这份奏章有欺君之罪!左帅,你给太后、皇上上个折子,参他们一本!”王开琳愤愤地说。他因当年老湘营之事对曾国藩有着隐隐的怨恨。"对,应当上个折子。”左宗棠心里想。洪天贵福并没有死在金陵城,而是出逃在外。这件大事必须告诉太后、皇上。由太后、皇上下旨,命各省各地严密搜索捉拿。擒贼须擒王,斩草须除根,现在王未抓获,根未斩除,难保不再萌生祸乱。作为一个肩负重任的总督,一贯办事认真的左宗棠,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地要向朝廷报告。
杭州古城——水关门
左宗棠认为,曾氏兄弟蒙受朝廷大恩,理应为全国将帅的榜样,现在如此欺上瞒下、目无天下,发展下去,岂不会谋反篡位?这一点,左宗棠相信曾国藩或许不至于,但对于曾老九及其手下那批虎狼将士,左宗棠不敢断死,若不示以天威,十之八九会被胜利冲昏头脑,飘飘然不知自己为何许人!要上一道猎辞强硬的奏折,敲敲他们发热的脑子,让他们知道这天底下有的是人,并不是他曾家兄弟一手所能遮盖得了的!慈禧看到左宗棠奏报后,怒不可遏,下旨责骂曾国藩。当知道此事是左宗棠从中作梗时,曾国藩怒了。他上表朝廷,称洪天贵福可能已死而李世贤为纠合太平军余众伪称尚存,这是古来常有之事等。左宗棠虚张声势,有邀功请赏之嫌。还说湘军攻克南京时,楚军没有帮忙围堵,跑掉一队人就遭到如此责骂。而左宗棠攻克杭州时,跑了十万敌军,为什么就什么事都没有!
慈禧太后像
左宗棠看到此奏后,具疏自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愤,指斥曾国藩有欺君之嫌,居心叵测。要知道,欺君这个罪名可是不小的,搞不好是要被杀头,或者满门抄斩的。曾国藩一生行事磊落,无愧于心,最痛恨的就是别人对自己加以诟病、诬陷。于是两人一时之间你来我往,大打口水战,他们十几年的交情付诸东流,关系彻底破裂。自此,两个人之间就再也没有书信往来,见面更是不可能的了。同治十一年(1872)3月20日,曾国藩因病去世。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然而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和他们两个关系由衷的评价。更令人欣慰的是,一向自高自大的左宗棠竟在落款处署上“晚生”两字,二人的恩怨纠葛终于画上了句号。
左宗棠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