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痿三针、下痿三针---肢体瘫痪的“痿三针”!

从蓉谈健康 2024-09-24 03:32:36

痿三针的穴位组成

下痿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痿三针穴位位置

1、合谷:别名虎口。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2、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3、尺泽:别名鬼受、鬼堂。

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4、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5、三阴交:

用横指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6、太溪: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痿三针的主治病症

四肢肌肉萎缩,截瘫,瘫痪。

痿三针的组方原理

1、上痿三针:

曲池、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其中曲池为合穴,有活血通经之效。

合谷为原穴,且为四总穴及四关穴之一,经气旺盛,针感强,故有醒脑开窍,通调气血之功。

《内经》说到:“阳明行气于三阳,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四肢肌肉方面的病变,常取太阴阳明经经穴加以治疗。

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清肺泄热,生津利咽之功。

2、下痿三针: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处下肢,为足阳明脉气所人之处,为胃气聚会之处。

胃与脾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肌肉;且阳明经多气多血,本穴经气旺盛,因此,本穴还被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肌肉萎缩,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阴脾经三条阴经交会于此。

故能主治肝、脾、肾三经之病证,因而它是治疗下肢阴经病变的首选穴。

太溪,足少阴肾经之原穴、输穴,肾为十二经生气之源,故太溪为人身元气旺盛之处。《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肾藏精,病在溪”,《素问·接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失引,故足痿不能用也。”;“腰以上者,手太明、阳明为主;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为主。”

故本穴有滋阴降火,培元补肾之效。

痿证的病因虽然复杂,病情又有新久之别,体质有强弱之分,其病机大多不外乎肺热津枯、阳明湿热、肝肾阴亏三大证型。

《素问· 痿论》中“治痿独取用明”的论述,所以靳老治疗痿证,多取手足阳明经穴。如足三里、曲池、合谷。尺泽能泻肺清热,养阴生津;太溪能滋补肝肾之元阴元阳。故六穴合用能分别主治上、下肢的痿证。

根据不同的表现适当选择配穴以供参考

痿证者常配阳陵泉、悬钟等穴加强治疗。

肝肾阴亏者,加肝俞、肾俞。

举臂困难者,加举臂穴(肩峰前下3.5寸)。

肘伸无力者,加肱中穴(天泉穴下2.5寸)。

掌不能握者加内关;掌不能伸者加外关。

抬腿困难加健膝(髌骨正中上缘3寸)。

足下垂者,加胫下穴(解溪 上3寸,胫骨外缘旁开1寸)。

足内翻者加纠内翻(承山穴外开1寸);足外翻者加纠外翻(承山穴内开1寸)。

9 阅读: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