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度发展史(上):代步神器/改装宠儿/平民跑车,但是月销三位数

怜晴谈趣事 2024-07-21 20:24:34

生活在汽车快速进化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既能见到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问界M9~也能见到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理想L9~还有50万以内没有对手的车:本田飞度~

通过勾股定理可知,数字越大,混得越好,所以500万和1000万里最好的那两位,卖得都非常好。

50万以内没有对手的飞度,在刚过去的6月,只卖出了3位数。

这对飞度来说,虽然是迟早的事,但也算是历史性的时刻,毕竟时间往回倒几年,飞度的名字还叫GK5,还是不改不如推下海的平民超跑,而且就算不改,买来家用,每个月好歹也能卖大几千辆,那怎么到了今天,新车卖不动了不说,连街上跑的存量飞度都越来越少了呢?

本期二楼话题,我们就聊聊飞度在中国的故事。

初代飞度

对本田来说,飞度是一辆非常重要的车,但它的诞生,并不是什么筹谋已久、详细规划的故事,更多的是无心插柳。

FIT这个词第一次在本田体系内出现,只是CITY这辆车官方改装套件的名字,但本田也没想到,FIT这个套件,多年之后竟然脱鞋上炕,把正主CITY踢下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吹的老大,年轻人们开始赚到钱,赚到钱就想浪,浪就需要车,于是,本田给年轻人造了个小车:CITY,车身小、空间大、卖的便宜、长得帅、改装件丰富,但绝不当k-car,发动机还给了个1.2L,甚至还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版本,燥就完事了。

在CITY这辆车上,本田已经开始了对空间的探索,他们通过这辆车搞出的理念叫:tall boy,大高个,车身像个小boy,但立起来tall,车内垂直空间大。

随后,本田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第二代CITY,以及再换代的车型:LOGO。

其中第二代CITY就是拥有FIT套件的那代,但这两款车型都很失败,一个长得丑,另一个长得也丑,本田需要一个合适的产品来救场,于是2001年,FIT来了,从名字就看得出来,很合适。

第一代FIT几乎集齐了一款车型能成功的所有龙珠。比如最为人称道的,空间魔术师的头衔。

本田在tall boy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MM设计理念,Man Maximum, Machine Minimum,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机舱尽量前移,油箱放在前排坐垫下,四个轮子尽量靠近车身四个角,它淡化了传统的三厢车、两厢车的概念,几乎整个车身都是乘员舱,或者也可以叫单厢车。

同时,本田还搞出了魔术座椅,后排坐垫、靠背都可以单独调节。

这让车长只有3845mm、轴距只有2450mm的FIT,空间大到不讲道理,可以摆出各种姿势,彩云追月轻轻松松。

此外,FIT的颜值还高,小车身、小脚、大眼睛,长得还胖乎,但并不臃肿,汽车界的阿拉蕾属于是。

动力在小型车中也还不错,1.2L、1.3L、1.5L几个版本的发动机,其中1.5L发动机还带VTEC,本田的精神信仰拉满了属于是。

果不其然,以上所有优点相加,让FIT在2001年刚发布就成了日本年度车,销量干掉卡罗拉,并且迅速把这种热度复制到了全球,甚至扎克伯格前些年风头正盛时,总被人拿出来说事的,就是他开了个初代FIT。

在这插句题外话,日本这个市场很奇怪,虽然不大,但它的车企和车型销量,却对全球汽车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跟北美年度十佳、欧洲年度车评选结果只有本地区的人认可不同,几乎每一年的日本年度车,都是全球公认的好车,跟日本的女老师一样,都是各大市场的公约数,这一点还是挺令人服气的。

ok说回FIT,这代FIT采用本田全球小型车平台GSC打造,依然是本田一个地区一个名字一个底盘代号的传统,比如两厢版统一底盘代号GD,后面的数字有12345,分别代表1.3L两驱、1.3L四驱、1.5L两驱、1.5L四驱、1.2L两驱四个版本,在不同地区对应FIT、JAZZ两个名字。

与此同时,它还有个基本没啥血缘,但名字同样叫FIT的三厢表哥,第三代CITY,就是这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面孔。

这其实是泰国本田的原创车型,用第四代思域魔改来的三厢车,反向卖回日本,还有中国,它的底盘代号也叫GD,后面数字是6-9,此外还有代号GE的版本,当然和后来第二代飞度的GE不是一回事。

那说到中国,你会发现FIT这些特性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也很受用,恰好新千年的广州本田也需要这样一款车,卖给越来越有钱的老百姓,FIT自然就是首选。

但本田把中国市场看的透透的,人们刚从两厢夏利的时代过来,三厢车才是王道。

所以2003年广州本田率先引进的,是泰国人搞的第三代CITY,到了国内,改名FIT saloon,中文名:飞度,直接开卖,先上1.3L手动挡,后上1.5L自动挡,卖得还不错,后来这条产品线,逐渐演变成了CITY锋范。

这样的背景下,广州本田趁热打铁,决定把真正的飞度引入试试水,2004年9月到11月,两厢版正统飞度1.3L、1.5L两个排量先后上市,除了空间表现断层式领先以外,什么天窗、铝圈之类的舒适性配置全都有,别看现在不起眼,但在当时的小型车市场,这些配置还是能拿出来说的,并且全系标配魔术座椅,储物格随处可见,是个很棒的家用精品小车。

所以广州本田把飞度的售价定到了9.68-11.68万元,挺贵的,但竞争对手都挺怕的,飞度一上市,什么大众polo、丰田威姿、丰田威驰甚至菲亚特派力奥都应声而降。

这种情况吧,就像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一眼就能相中最好的,虽然贵了点,但咬咬牙也不是不行,别人可不是得靠降价维持生意么。

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飞度虽然卖得好,但在小型车或者A0级市场里,几乎从没排过前三,因为夏利、赛欧、polo、QQ、F0也都在这个榜单里。

与此同时,本田也没忘了自家的改装文化,2007年中旬,官方搞了个改装大赛,说内饰外观动力音响改啥都行,咱们最后看看谁牛X,虽然最后参加人数只有不到200人,但也算是为飞度的改装文化开了个好头。

这代飞度三厢版本生产到了2006年,被广州本田独立成了思迪车型,后来又改名成锋范,再后来又成了广汽本田自主品牌理念的第一款车:理念S1。

两厢版则卖到了2007年换代。

二代飞度

2007年10月东京车展,本田推出了第二代飞度,同年晚些时候,直接引入国内,这个车在保留了所有初代飞度优点的基础上,又加了俩字:通透。

前风挡被拉高,通透,A柱变窄三角窗加大,通透,车门窗线降低,通透,后视镜和后窗变大,通透,整个人坐在车里面,视野是无敌的。

二代飞度依然采用了本田的GSC平台,造型相对初代没有大改,只是灯组被拉长了,单厢车的感觉更强,更像个大鼠标。

车身整体大了一圈,但车长也只有3900mm左右,车内依然空间巨大、储物盒巨多,全系魔术座椅也得到保留,但整体的高级感比初代强不少,后期顶配版甚至还有全景天幕、自动空调、隐私玻璃,所以这代飞度前期在国内卖得还是特别好。

但也许是因为这个比较细的A柱,也许是因为飞度还不错的销量,飞度被人冠以“飞快地度过一生”的名号,这就属于我们舆论喜欢给别人取的恶意外号的传统,跟现在“吸能盒”一样,挺讨厌的。

安全性确实有高低,但谁的命都是命,就算你开沃尔沃,我开前四后八,我也能叫你吸能盒对不?

在海外,这代飞度的版本很多,比如首次推出的旅行版本,FIT shuttle,这玩意怎么看怎么怪,就像抖音里拉了腿的女菩萨一样,但好在它只在日本国内卖,邪门地方卖邪门车,合理。

比如它还有纯电版本,2010年北美车展首发,次年发布量产版,充电4小时,能跑130公里,续航堪比座机,但在2012年国内新能源刚起步的时候,广汽本田还想过把纯电飞度引进国产,还好没成。

但和汽油版同步上市的混动飞度,倒是在2012年广州车展正式亮相了,并且小批量在国内卖过,售价17.98万。

这车用的并不是本田今天的immd系统,而是它的雏形ima并联式混动系统,形式类似丰田THS,油为主电为辅,在那个“混动只有丰田和其他”的年代,确实很难杀出一片天。

第二代飞度在国内,依然是1.3L和1.5L两个发动机版本,底盘代号GE6和GE8,不同的是自动挡换成了5AT,也是唯一一代用5AT的飞度,这套动力总成有口皆碑,省油而且稳的一批,它就像养了个土狗,有钱了喂点牛肉,没钱了天天大米饭泡菜汤,它都能给你看家护院,二代飞度也是,有钱了加两箱95、98,用点好机油,没钱了天天找小加油站加92黑油,它都不会给你撂在路上。

所以就像刚才我说,第二代飞度上市初期的销量还不错,二手车市场也特别吃香。

但2010、2011年前后,你会发现飞度的销量有过一次断崖式下滑,从年销将近15万辆掉到不足3万辆。

究其原因,除了因为当年车市整体大环境不好以外,整个A0级市场萎缩、飞度定价太高、自主品牌发力几大要素,成了压垮飞度销量的最后一个……一个……一个原子弹,直到2011款飞度的指导价直降1万元,798起售,才保住了销量。

当然,在那个时间点前后,还有一些事件砍掉了日系车销量,我们每个人都该记住。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