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汉献帝:刘协

潇潇沐晨 2024-03-06 11:52:38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的末代皇帝,他在位了31年(189年-220年),终年54岁。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从被董卓立为皇帝开始,到被曹操控制,再到禅让给曹丕结束。

灵帝驾崩后,董卓并没有立即把刘协软禁在北邙山。实际上,董卓在得知汉灵帝驾崩后,曾试图率军进京以控制朝政。然而,由于何进和袁绍的反对,董卓的计划一度受阻。后来,何进被宦官谋杀,袁绍和董卓联合起来进攻皇宫,最终董卓成功控制了洛阳。在控制洛阳后,董卓得知汉少帝刘辩被劫持到了北邙山,于是董卓亲自前往北邙山救下了刘辩和刘协。

董卓将刘协软禁在北邙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董卓需要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控制皇帝是掌握政权的关键。其次,刘协作为汉灵帝的儿子,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董卓可能担心刘协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最后,董卓也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并消除潜在的反对派。因此,将刘协软禁在北邙山可以确保董卓在这段时间内不会受到来自皇宫的干扰和挑战。废掉汉少帝刘辩并立刘协为皇帝,是董卓展示自己权力和威严的最好方式。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而董太后与董卓有同族同宗的关系。有了董太后的支持,董卓可以更好、更方便地在群臣面前为所欲为,横行跋扈。这也是董卓选择立刘协为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协在位期间,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傀儡存在,但他并非昏庸无能。相反,他有一定的政治智慧和胆识,尤其在保全汉人政权和调节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协被曹操控制后,虽然失去了实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关心。他提倡卧龙先生的贡献思维,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汉人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通过调节与北匈奴的政治矛盾,保全了汉人为主体的西汉政权,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打下了基础。

刘协在被废为山阳公后,并没有沉溺于享乐,而是选择了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他涉足农桑,访贫问苦,这种亲民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体现了刘协作为一名君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