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皇帝动不动就会诛杀大臣的九族,但在历史上被株连九族的人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隋朝时期的大臣杨玄感;除此之外、皇帝都没有对犯人家族赶尽杀绝,即便是谋反也顶多是族株或者诛三族。这时就有人说,方孝孺被株连十族了呢
其实方孝孺是否被诛杀了十族,一直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明朝修的《明实录》还是满清修的《明史》,都没有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诛十族的说法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仅在民间传播、是否属实还待商榷。而杨玄感是《隋书》明确记载了的,那么杨玄感究竟做了什么,导致他成为历史上唯一明确被诛九族的人呢
影视剧中的方孝孺
杨玄感是弘农杨氏的人,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开国功臣、楚国公杨素,隋文帝时期晋王杨广为了谋夺太子之位,积极拉拢权臣杨素,为了给自家搏取更大的政治利益,杨素帮杨广出谋划策、使得杨广击败了太子杨勇从而成为新的储君。在隋炀帝继位后杨素一家的地位水涨船高
杨广对杨素一家大封特封的同时,对知道他秘密的杨素也非常忌惮,在得知杨素生病后每日都派人看望。杨素知道杨广怕他不死,为了保全家族、他拒绝任何大夫的治疗,很快就病逝了;杨玄感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并被隋炀帝杨广晋升为礼部尚书
虽然升了官,但杨玄感认为他父亲是皇帝逼死的,因为他得知隋炀帝曾在他父亲生病期间喝醉,并对大臣大喊,“使素不死、终当夷族”,意思就是杨素不死就灭他们的族。因此杨玄感在心中埋下了仇恨隋炀帝的种子。大业九年隋炀帝举全国人力二征高句丽、加上他继位后一直大兴土木,百姓怨声载道
高句丽
隋炀帝
杨玄感认为时机已到,便主动请缨负责大军的粮草,等隋炀帝和大军去了辽东之后,在后方的杨玄感故意压着粮草不放,想让隋军精锐饿死在战场上,同时他号召驻守本土的军队一起反隋。百姓们得知杨玄感反隋后,纷纷起来加入他,很快就聚集了十万之众
与此同时一个人跑来投靠杨玄感,他就是杨玄感的发小、日后在瓦岗寨称雄称霸的李密,李密给杨玄感提了三中下三策,上策是率军据守幽州、断了隋炀帝班师回朝的后路;中策是抢占关中,那里沃野千里、易守难攻、还是关陇集团的老巢,劫持他们也能与隋炀帝掰手腕
下策是攻打东都洛阳,那里距离杨玄感的大军最近,可以打下来做大本营;但是必须速战速决,防止隋炀帝大军回国、联合关陇集团和洛阳的守军夹击你。杨玄感认为,文武百官都跟随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但他们的家眷都在洛阳,攻下洛阳就拿到了百官的软肋、能够瓦解隋军的战斗力,于是选择了下策
影视剧中的李密
杨玄感
杨玄感率军前往洛阳的途中,遭到了来自关中的卫玄军阻止,杨玄感便命令士兵在混乱中大喊,“杨玄感被捉到了。”卫玄等人陷入了懵圈状态,杨玄感趁机率骑兵冲锋,大破敌军。消息传开后一个叫李子雄的隋朝将领跑去投靠杨玄感,还劝杨玄感说“大隋皇帝姓杨,你也姓杨,何不自立为帝?”
李密认为现在不应核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事、各地的隋军都已经逼近洛阳,现在还去就是送死,李密劝杨玄感换一个方针;李子雄提议抢占关中,于是杨玄感率军西进。路过弘农时杨玄感决定拿下家乡再攻打长安,结果弘农拖了他三天,隋军主力奔袭而来,杨玄感且战且退、最终全军覆没,他为了不受敌人的侮辱让弟弟杀了自己
隋炀帝此次征讨高句丽本来是大好局面,就因为杨玄感的突然谋反,让他错失良机;暴怒的隋炀帝将杨玄感的身体分成几块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发臭之后再抛入烈火之中、让他沦为灰烬。这样隋炀帝还不解气,于是诛灭了杨玄感的九族影视剧中的诛九族
有了杨玄感这个例子,为什么隋朝之后的皇帝没有诛人九族呢?首先在古代、隋炀帝就是非常暴力的形象、是历朝君主的反面教材,谁也不想像隋炀帝那样残暴,从而动摇自己的统治;同时古代人数多少决定着国力强弱,动不动就灭九族既是取乱之道,也是损耗国力,对皇帝而言也没什么好处
因此隋朝之后的皇帝,即便针对谋逆这样的人,也通常是满门抄斩,最多就是夷灭三族;起到加强皇威、威慑其他人的作用就可以了,不会去大兴刑法、灭人九族。因此杨玄感成了历史上唯一明确记载,被诛灭九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