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大将战绩最大。1949年渡江战役后, 他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重托,统率三野主力,另加其他四个军,共近65万人,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周总理主持召开了国防会议,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
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员肖劲光大将、副政委肖华上将、后勤部长李聚奎上将。
东北边防军由38军、39军、40军、42军、炮兵三个师,高射炮、工兵、战车等部队组成,共25.5万人,驻扎在鸭绿江畔。
我们再从东北边防军的力量规模上看,最初以25万为基础组建,之后《关于加强边防军的计划》则将总兵力增加到11个军36个师,分为一、二、三线部队,同时还包括空军、特种兵部队、后勤部队等。这样,东北边防军的总兵力将达到70万大军规模。
接到毛泽东电文,粟裕也做了准备:
1.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构,他从华东军区选拔参谋和通信人员。
2.立即调查研究美国空军,研究对手作战实力和作战特点。
3.从战术到战略层面,他都对抗美援朝战争深度的思考,甚至考虑到美国原子弹问题。
现在有一种说法,粟裕指挥抗美援朝,可能镇不住四野的悍将。实际存在不会这种情况,原因如下:
1、粟裕级别足以胜任
1948年5月,他担任华野代理司令,三野代理司令,解放台湾总指挥,都是大军区正职级别。
2、粟裕的指挥能力得到一致认可
毛主席周总理认可粟裕的能力,解放战争战绩刘帅、林帅等都认可。
3、指挥班子级别足够高
解放战争,萧劲光大将为林帅担任副手,这次又为粟大将担任副手。萧华是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担任四野兵团政委。李聚奎担任四野后勤部第二部长。这样的配置,就是为抗美援朝准备。
4、四野将领服从指挥
四野将领主要来自红一方面军,长期受中央领导,组织纪律好。粟裕也是红一方面出身,很多将领都熟悉。
因而,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不存在镇不住四野将领情况。
不过,粟裕的头部伤病发作,只好病养。彭德怀元帅临危受命,带领部队入朝鲜作战。
1952年4月,彭德怀被接回北京治病。邓华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认为自己指挥百万大军责任太过重大,他致电主席:“为加强志司领导,彭总不能回时,粟裕同志来此很好”。
可以看出,四野的将领对粟裕大将,也非常认可。